首页 > 民生
“北漂一族”为梦想远赴他乡 生活艰辛内心孤独特别想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刘志远)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很年轻,却远走他乡,他们承载着各自的梦想来到首都北京。在京初期,他们可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一直漂浮不定。诸多原因让他们不能对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他们同时也得不到家乡更多的认同感。他们的名字叫“北漂一族”,属于两个城市的边缘人,漂泊着。小贺和她的朋友们作为“北漂一族”,享受着大都市的繁华,也体味着大城市的辛酸。

  初入职场的打拼

  今年24岁的女孩小贺,是邵东两市镇人,2007年3月去到北京一所学校求学。几年下来,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还是高中生的面庞和打扮。谁也不曾想到,今年已是她走进职场的第六个年头。

  2008年8月份,小贺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以前不知道,每天上班需要坐两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公司,中间需要倒一次公交车,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得起床,所以基本上一周要迟到三次。尤其对于刚刚工作的我来说,没有经验,很多事情都不懂,加之上班又迟到,工作起来没有精神,导致那段时间整个人的状态很不好。”小贺回忆道。

  接着,小贺选择离职,在学校继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当年10月,她迎来了第二份工作。这家公司是软件类公司,工资并不是很高——2200左右。因为它是小型公司,一个人往往要做多个人的工作,很杂也很累。通过自己的付出,她最终通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也完成了从学生向职场新人的蜕变。

  埋藏在心底的家

  “一个人在外地漂着,表面上觉得他们过得很好,不想回到家乡,其实心里很苦。”小贺感慨地说。作为南方人,每当过节的时候,小贺会特别想念家乡。看着别人一大家子人去超市买东西吃团圆饭,那时候的小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因为独身,想做顿饭都不是很方便,做多了就剩下了,做少了又没感觉。

  住的地方很偏僻。北京的公寓对于小贺来说,没有任何家的温暖。每次打开门,一间小房子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柜子。温暖,只是心理暗示。渐渐地,工作越来越好,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但享受生活还是离小贺很远。她说:“外地人在北京都是凑合将就的心态,喜欢那座城市的人就会努力生活,不喜欢的这座城市的人就会希望通过多攒点钱然后逃离它,回老家开始新的生活。总之,我们有很多辛酸,旁人是无法理解的。”

  忍受孤独坚持梦想

  小贺有一个朋友,身上只带了300元钱,来北京闯荡。刚开始,朋友每天找日租房,每晚上10元钱。后来,朋友找到了工作,但是住的条件真的让人不敢想象。北京的地下室一百来元钱一个月,朋友过着真正的蜗居生活。房里没有光,四周都是墙。为了节约几元钱的餐费,朋友只好经常吃泡面。

  朋友曾跟小贺说过,看着自己狼狈的样子,总不敢给家人打电话,也不敢对谁倾诉,不想得到他人的同情,只想自己坚强。尤其在工作的第一年,2000元一个月的工资除去公积金、房租、吃饭等等,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每当家里人问起,她还要硬着头皮,跟家里人说过得很好。

  在北京工作好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与很多人打交道,接触面很窄,朋友圈很小,小贺和她的朋友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孤独,坚持内心的梦想,希望这个小小的梦想在北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刘志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