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黄艳萍 戴小红 陶中国)“感谢党和政府,鼓励我们农民工返乡创业,出台了相应的‘帮扶’政策和措施,让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城步县西岩镇四团村村民刘盛叶、刘盛恒两兄弟激动地对记者说到。这是该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四联”机制,为全镇8万名老百姓撑起一片天的缩影。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该镇将全镇56个村(居)党支部连成一个整体,全盘谋划,逐个化解发展难题。
该镇四团村渣冲水库以前是一片荒地,如今大雁成群。这些大雁的主人就是当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兄弟刘盛叶、刘盛恒。他们兄弟俩在镇党委政府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下,毅然返乡,并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取得渣冲水库30年的承包权,同时承包了水库周边山场约600余亩,创建鸿飞生态大雁养殖基地。在此过程中,四团村书记彭社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她不仅在养殖技能学习、产品销路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更是动员了当地11户村民加入了鸿飞,为27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目前该养殖基地大雁存栏3000多羽,销售商品雁2000多羽,创收60余万元。如今,该镇的特色专业户已达27家,成为了西岩镇一方经济的引领者。
该镇江南村村民陈业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无数次上京赴省进县上访,是名副其实的“老大难”。2013年,武靖高速公路修建时陈业富与邻村发生征地纠纷,对劝导他的工作人员出言不逊,态度恶劣。于是,该镇成立了“江南村应急小分队”,小分队分成矛盾排解、政策宣讲、帮扶救困、心理疏导4个小组,在镇政府的协调下,陈业富与邻村的征地纠纷解决了
自从开展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以来,该镇共有36个村党总支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每个党员对本村的困难户、低保户、家有残疾或身体不好的家庭建立专门的记录本,并发放联系卡,同时确定每位村级党员干部负责挂钩联系几户困难户,每个季度进行集中走访慰问,通过建立、完善、实施这种制度,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长期得实惠,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了使西岩镇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该镇紧紧围绕产业联村、项目带村、合作富村、互帮强村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农村党员培训、开展先进村帮扶落后村活动、组织村党负责人进行产业调研、建立区域互帮互助机制等方式,不断完善党支部学习、交流、互助平台。目前,该镇已立项的连片项目有5个,覆盖了全镇30余个村,跨村的大型种养殖基地4个,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效应。各村党员、村党支部负责人经过不断的学习、交流,政治素养、致富能力、联系群众水平更加过硬,形成了良好的勤劳友善、团结向上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