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禁鱼令”发布未影响渔民生活 大家转战资江上游捕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李逢源)据“禁渔令”的发布,如今已有两周了。原本那些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们,在为期三月的禁渔期内,是怎样生活的呢?4月14日,记者来到资江南路的北门口码头一探究竟。

  “在资江上游捕鱼”

  上午9时,记者来到北门口码头时,着实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只见资江水上,紧密地停泊着数只渔船。岸上则摆放着不少盆,不同品种的鱼虾,在里头不断游来游去。周遭的渔民们,则忙得热火朝天,一些人飞快地拿小刀剔着鱼鳞,一些人则面带笑脸迎接顾客。而前来买鱼的市民,也是络绎不绝,不用多久,一些渔民的鱼虾便销售一空。

  “现在不是禁渔了么,你们都是上哪打渔呀?”记者不禁向一位老渔民询问,他的鱼刚刚卖完。“我是在邵阳县捕鱼,在资江上游,离这有25里呢,坐船过去,得两个多小时。”渔民笑着答道。他自称姓刘,今年58岁了,祖上三代都在资江中打渔。而其他渔民也反映,如今捕鱼都是在资江上游,有的甚至会远到五十多公里外。

  “凌晨三时收网”

  对“禁渔令”的颁布,刘老也表示很支持。“现在捕到的鱼,比过去小了很多,品种也少了一些。”作为专业渔民,他在六七岁的时候,便跟着祖父、父亲上船,如今50年过去,他依然没有放弃这个行当。刘老打心眼里希望,颁布“禁渔令”后,资江的环境会有所改善。

  “禁渔令”并未给刘老的生活带来太多影响。上游的鱼相对比下游大,种类也多。捕鱼的时间通常在晚上,刘老下午便赶到了邵阳县,撒好网,等到凌晨三时再收网。捕到多少,主要看运气。刘老称,他从不电鱼、麻鱼,一直使用传统的渔网捕鱼。如果捕到较小的、还能成长的鱼,他也会选择放生。捕好鱼后,刘老再驾船,在茫茫夜色中顺流而下,赶到码头准备卖鱼时,天色刚刚破晓。

  “捕鱼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刘老感叹道。常年的江中生活,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偏大。作为第三代渔民,刘老觉得,自己或许也是最后一代了。他的儿子并不愿意随父辈一同打渔,因为“赚不到太多钱”。

作者:李逢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