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栓银正在焊接钢筋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周芝)他们从远方来,铸造着雪峰大桥的根基。
他们住着板房,融入了邵阳发展的脚步中。
他们二十四小时轮流工作,只为了让雪峰大桥早些建成。
他们的这个五一节,注定要献给水上劳动。
4月20日,雪峰大桥的施工现场,打洞工人正在换着钻洞的柱子,电焊工人在焊着用来支撑桥墩的钢筋,一位工人正在指挥着将和好的水泥倒入推土机内。轰隆隆的场面,却是发生在资江上一个临时搭的架子上。
踏上了这个临时搭建的“桥架”,一步、两步……,迎面而来的一根根钢筋让人眩晕。透过钢筋间的缝隙,底下的平静得不见河底的资江让人发憷。
艰难地走到打桥墩的地方,已经没有了钢筋搭建的“桥面”可以立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空心的圆柱桶立在资江里。应昌喜说,这个圆柱就是建桥墩时用来打洞的模具。他一只脚落在“桥架”的边缘,一只脚踩在打洞机锤头上,整个身体悬在资江中。“底下有岩石,要打穿一二十米,已经打完4个桥墩。”应昌喜是常德桃源人,今年50来岁,每天6时上班,他下班后,会有人来接班,施工现场二十四小时不停歇。
一旁在焊接的卢栓银,是邵阳隆回人。他将一根根直钢筋焊接成圆形,焊接完一个圆圈后,卢栓银才取下焊接面具,稍微歇息下。摘下面具后的卢栓银,皱纹很深,但麻利的动作掩盖了他六十多岁的年龄。
钢筋圈扎好之后便是灌水泥,来自益阳的郭某,此时正在指挥车子,将和好的水泥倒入推土机内,运送到桥墩里。和水泥的机器振聋发聩,底下站着的钢筋“桥面”也因此而共振。机器占据了大部分的“桥面”,只剩下不到一米宽的距离,郭某就站在那指挥,旁边便是广阔的资江。
站在资江临时搭建的“桥面”上,看着桥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似乎看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应昌喜正悬空于资江换钻机头
应昌喜的一工友正在钻机上进行钻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