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李海辉 王云雁)为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群众买到“放心农资”,邵阳市工商局紧扣职能,六措并举,扎实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
一是突出监管重点。该局以种子、化肥、农膜、农机具等农资商品为重点,把农村作为农资市场监管的主战场,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网格化”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做到监管责任“全覆盖”。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春季打假保春耕行动”和“肥料打假专项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侵犯品种权销售假劣种子”、“农药市场专项整治”等系列执法行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二是履行监管职责。结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厘清职能边界,积极应对农资市场新环境。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发挥“一会两站”、12315“五进”等基层维权网络的作用,加大对不法游商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销售假劣农资行为以及发布虚假农资广告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和频次,建立农资市场问题发现机制和可追溯监管机制,切实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三是强化信用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农资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机制,以“经济户口”为基础,整合农资商品质量监测、案件查处和消费者投诉等相关信息,完善农资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发挥其对农资经营主体的信用约束作用。已录入农资经营主体信息1563户,录入农资商品信息304条。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扶持、培育“农资示范店”,把“放心店”开到农民家门口,不断提高优质、放心农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资经营户合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更好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四是规范经营行为。以经营行为规范,农资商品质量合格为日常监管目标,严格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乡村,依法查处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虚假标识、虚假宣传以及“傍名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督促农资经营者建立和完善索证索票、进货台账、质量承诺等可追溯监管制度,建立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的预警防范机制、问题发现机制和依法查处机制。
五是开展质量监测。制定了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以农民群众投诉的、市场巡查发现的、新闻媒体披露的、进货渠道不明的、信誉差的农资商品和经营者为重点,扎实开展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不合格农资商品下架、退市制度,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全市现已对157个农资商品开展质量监测,对25个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农资商品,依法进行查处,坚决把不合格农资产品清出柜台、清出市场。
六是提高监管效能。充分发挥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创新监管方式,整合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农资商品质量检测和农资案件查处等监管信息,提高农资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加大可追溯监管力度,推进农资市场规范化,实现农资商品进货源头可溯、批发流向可控、零售末端可查。与此同时,加强与农业、质监、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与各部门互通信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执法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系统共检查农资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920户次,检查农资市场73个次,立案82件,已办结33件,案值28.175万元,罚款11.9625万元,受理投诉22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5万元。目前,此项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