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端午来了你还会包粽子吗 调查发现许多年轻人都不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袁光宇)端午节即将来临,各大农贸市场开始有粽叶出售,超市和小区的粮油店里,也开始囤积糯米、红豆、绿豆、红枣等用来包粽子的原料。但在这个传统日渐褪色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会在端午节前动手包粽子?

  卖粽叶者说

  家住观音庵社区的肖师傅祖籍洞口,打从原市毛纺厂下岗起,每年端午节前,他都要从洞口老家收购粽叶到江北资园农贸市场来卖。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平均每年大概可以销售2000公斤粽叶,但近年来,粽叶越来越难卖了。前年,肖师傅卖了1500公斤粽叶;去年,卖了1200公斤;今年,肖师傅只准备了900公斤粽叶。

  “粽叶越来越卖不动,除了因为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外,还跟粽叶本身价格越来越高也有关系。以前,粽叶最多只能卖到5块钱一斤;现在如果不卖8块钱以上,我们就难以保本。有些顾客本来想买点粽叶,但一问价格,扭头就走了。”肖师傅说。现在年轻人很少有买粽叶的。

  卖糯米者说

  黄师傅在麻子洼一带已开了20多年粮油店,他在端午节前的糯米生意,与肖师傅的粽叶生意一样,呈直线下降态势。“往年端午节期间,我店里至少可以卖出千把斤糯米,现在能卖300斤就不错了。”黄师傅说,“红枣、红豆、绿豆、食用碱等包粽子的原料,肯定也跟着不好卖了。”

  卖粽子者说

  祖籍双峰的廖师傅常年在江北大市场一带卖粽子为生,他煮的粽子,松软适度,里面还放了绿豆,比较受市民欢迎。“别人买我的粽子,一般是当早餐吃或者点心吃。平时,我每天大约卖100个左右的粽子;端午节的时候,生意可以翻几番。去年正端午那天,我卖了1000多个粽子;今天早晨,我也已卖了80多个。”5月27日早晨7时30分许,廖师傅一边卖粽子一边说。

  市民们说

  今年40岁的伍先生出生在绥宁县麻塘苗族乡,目前在市区某学校任教。他非常怀念儿时看奶奶包粽子的情景:奶奶将一片片粽叶神奇地卷成量筒状,然后用勺子往里面灌糯米和红豆等配料,再用筷子将所有原材料捅紧,将粽子包得漂漂亮亮、棱角分明;粽子煮熟的时候,满屋飘香,先敬祖宗,后送邻居,再自己品尝。包粽子的时候,体验的是一种温馨;吃粽子的时候,体验的是一种温情。伍先生在邵阳每年都想自己包粽子,但夫妻两人都不会,所以每年过端午节,伍先生心中总有些惆怅。

  “包粽子,好麻烦的,我不会去学包粽子,即使会包也不会去包。万一想吃粽子的话,就去超市或路边小店随便买几个。”在街头巷尾,许多年轻人这么直白地说。

  在湘桂黔建材城经商的刘先生则表示,端午一起包粽子、中秋一起吃月饼、除夕一起吃年夜饭,是他们家族雷打不动的传统。

  家住新华社区的陈阿姨现在已买好两把粽叶在家,她打趣地说:“我必须教会我刚刚进门的媳妇包粽子。如果现在不教,以后我们老了到哪里去吃粽子?”

  “每一个城市,都有传承传统的责任。端午节来临,政府应该牵头组织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以此活跃城市,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城市品位。”邵阳学院民俗专家孙适民认为。

作者:记者 袁光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