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退城入园 邵阳市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设中的宝庆工业集中区  申兴刚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马剑敏 通讯员 肖林)7月9日,中共邵阳市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市区召开,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推进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邵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自此,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嘹亮吹响。

  实施意见明确,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在市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郭光文在发言中也强调,市县两级的国有企业改制,今年一定要完成。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企改革也再次拉开大幕,将为邵阳注入加快发展的新活力。

  国企改革焕发经济新活力

  我市是我省人口第一大市和面积第二大市。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部省属工业和三线建设企业在这里落户,使邵阳成为老工业基地。一个30余万城市人口的城市,产业工人就占了20多万。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以中小国有企业为支撑的邵阳工业逐步衰落,经济效益多年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的液压件厂好景不再;赫赫有名的湘印机退出全国胶印机行业“三强”行列。邵阳,在新一轮发展中落后了。但邵阳人从未放弃过复兴工业的梦想和努力。进入本世纪,邵阳的决策层达成共识:要再造邵阳工业辉煌,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机制,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在首轮改革中,邵阳派出市直单位486名干部组成71个改制指导组进驻企业指导改制,至2004年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累计完成改制483户,盘活存量43.3亿元。一批改制企业成为工业经济的新星,数万下岗职工重新上岗。

  国有工业通过改制浴火重生,民营工业也异军突起。数据显示,仅2004年全市新发展民营企业1852家,总投资40亿元。

  2005年,邵阳市委、市政府开始了工业的新一轮改革——“兴工强市”,邵阳工业进入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时期。截至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15亿元,同比增长12.4%;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9家,过亿元的工业企业469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95家。

  今年,我市紧紧围绕“在全市重点培育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5家、产值5亿元至10亿元企业40家”的目标,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着力把一批租赁经营的中小企业培育为规模企业,造就“未来工业之星”。

  今年1到6月,全市892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1.86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其中,医药、食品、建材、轻工等行业稳步发展,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增长。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共有196户,比去年同期的139户增加了57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7.81亿元,占全市规模企业产值总量的比重为58.3%,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成为推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主力军,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工业园区集聚产业打造经济主引擎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建设工业园区也是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市“八个建成”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市突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吹响了工业“退城入园”的改革号角。如今,市县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共有工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5个。截至2013年底,全市园区规划面积170.0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9.2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71家,其中工业企业233家。

  “特色发展”是邵阳对全市现有的园区进行改革的主思路。宝工区的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邵东经开区的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和印刷业;邵阳经开区的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工业;隆回工业集中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轻工业等产业功能清晰、特色鲜明。2013年9月11日,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的宝庆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截至今年上半年,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70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三一、统一等,其中规模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投资额超过70亿元。

  市委、市政府将2014年定为“工业园区建设年”,提出了园区经济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园区集聚集约发展。同时,将以申报国家级园区为抓手,着重整合宝工区、邵阳经开区和龙须塘化工区,以建设湘商工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加快服饰、食品、医药等特色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今年,全市12家园区今年要力争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8%,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标准化厂房在建和建成的面积100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65家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以上,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退城入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退城入园”的改革战略让邵阳工业结构产生了质的变化。如今,园区集聚效应也日益明显。今年1到6月,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达19.2%,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54.9%,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其中,隆回、武冈、邵东、邵阳县四个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速超过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1%。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21亿元,同比增长28%。

图为九兴鞋业耐克生产线。 申兴刚 摄

三一湖汽邵阳产业园项目为三一湖汽公司专门生产混凝土搅拌车及专用车底盘的新基地。项目占地450亩,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图为该厂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组装搅拌车。申兴刚 摄

作者:马剑敏 肖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