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邵阳七旬老人将100幅书法作品和400册作品集捐给市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何海芳 刘湛涛)“捐赠个人的书法作品和作品集,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想将书香传递给更多人,使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7月22日上午,在市美术馆举办的李玉发捐赠书法作品展上,今年71岁的李玉发道出了其捐赠的缘由。

  当天,李玉发将其个人的100幅书法作品和400册作品集捐赠给市美术馆。 

  家中犹如图书馆

  李玉发,新宁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市诗词协会会员。当天上午,记者跟随李老来到了其位于市区马鞍石的家中。一进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大书柜,里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这里俨然成为一个微型图书馆。

  “这本《图片集锦》是我1965年在部队服役时收集的,里面有从老报纸上剪辑下来的珍贵的老照片和文章,以后很难找到了!”“这本《文章选》有名胜古迹、诗文欣赏、历史知识、生活趣闻等内容,我喜欢收藏这些。”翻看着泛黄的书页,李老自豪地一一介绍。

  “每次外出乘坐火车,他舍不得买卧铺票,我们就买站票,但买书他很舍得花钱。碰到喜欢的书,不管价格多高,他都要买下来。他的工资大部分用于购书、参加书法函授。”说起对书籍的痴迷程度,李老的老伴如是说。

  一生与书法相伴

  李老说,他自幼爱好书法,上小学时便打下了毛笔字基础。1963年,李玉发应征入伍,两年后当上文书,这样有了更多机会写毛笔字。李老至今仍清楚记得,他的第一幅作品就是用隶书写成的“保密守则”。

  1968年,他被提干到在队机关任保密员。业余时间,他用隶书写了一本《毛泽东诗词》。1982年,李玉发转业到邵阳市原西区(今大祥区)人民法院任副院长。繁忙工作之余,他仍笔耕不辍,研读《中国书法大典》、《说文解字注》、《辞海》等工具书、唐诗宋词及古典文学名著,临帖练习书法。

  1988年至1990年,他参加了河南书法函授院学习。1996年,为了得到全国名家的指点,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的书法函授学习。在那里,他系统学习了篆、隶、楷、行、草书五种书体的技法,结业作品入展中国美术馆,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从那以后,他心境豁然开朗,思维更为活跃,神驰于翰墨而废寝忘食不能自拔。

  2002年,为了检验自学成果,他先后在市区松坡图书馆、老家新宁举办了个展。2013年,在宝庆艺术馆举办了“李玉发七十大寿诗书合璧展”。同时,他还出版了《李玉发书法作品集》、《毛泽东诗词章草书法集》、《李玉发诗词集》等多部作品集。

作者:陈贻贵 何海芳 刘湛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