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与结对孩子在交流。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林森 宋三刚 通讯员 石欧苏)“其实我们的要求也不算高,我们的梦想不算太奢华,我们只想爷爷奶奶能坐下来歇口气,我们只想生病的时候身边有爸妈……”7月23日,在“大爱无疆,情暖邵阳——爱心志愿者与贫困学子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启动仪式上,4名贫困留守儿童的诗朗诵《说给大山的悄悄话》让在场的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邵阳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和人口大市,更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因灾、因病、因祸等因素导致的弱势群体仍然为数众多。贫困家庭子女尤其是贫困留守儿童的成长,已成为我市近年来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市留守儿童预计超过34万,贫困留守儿童预计约有18.8万。
希望工程在我市实施20多年来,已累计募集希望工程资助款50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万余人次,援建希望小学80余所,并为我市200余所农村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大爱无疆,情暖邵阳——爱心志愿者与贫困学子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由团市委和市希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起。自3月份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行动,深入基层摸底调查,逐一走访确认,为400多名特困学生建立了信息库。截至7月23日,已有382名贫困学子与爱心志愿者结对,从小学至高中阶段,志愿者将对结对的孩子展开长期帮扶,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希望是最美好的心愿
10岁的唐芃(化名)是邵阳县栗家坪人,从小就失去父母,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但由于两位老人年事已高,现在唐芃跟着在龙须塘做搬运工的伯父一家生活,伯父家本身也有两个孩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今年4月份,在市中西结合医院工作的刘红梅浏览团市委建立的贫困学子信息库发现了唐芃的资料,在团市委和单位团支部的牵线下,刘红梅在春云小学见到了上五年级的唐芃。从4月至今,刘红梅多次到学校看望唐芃,给他送去了很多生活学习用品,给他家里的爷爷奶奶也送去了一些必备药品。经过几次的接触,唐芃现在不如以前内向害羞了。现在,他见到刘红梅都会亲切地称呼“干妈妈”。在启动仪式现场,刘红梅特别开心,因为她收到了唐芃亲手制作的卡片。刘红梅说,唐芃这孩子特别懂事、学习也特别用功,一定会资助他读完大学,明年她还打算再多资助一个孩子,帮助这些逆境中的小孩完成梦想。
在爱心志愿者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邵阳市青年促进商会,其会员已经长期结对帮扶了81名贫困学子。“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也很不好,所以特别理解这些贫寒孩子的处境。现在我自己条件好了,能多帮助一个就帮助一个。”本土企业家曾红祥一共结对帮扶了15名贫困孩子,他说以前也陆续资助过一些孩子上大学,像这种结对帮扶的形式还是第一次参加,奉献不需要什么回报,现在知识尽自己的力量去帮这些孩子一把,希望他们都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拥有美好的未来。
关爱等着你我他延续
茶元头乡木山村的陈小生带着10岁的儿子陈程(化名)参加了启动仪式。当在现场看到为贫困留守儿童拍摄的视频、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关爱处在逆境中的贫寒孩子,陈小生这个朴实的庄稼汉子眼眶湿润了。今年年初,18岁的大儿子患上了脑血管疾病,10多万元的医药费已经让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负债累累。今年3月份,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了解了陈程的情况,并为他找到了结对帮扶的志愿者,这让陈小生特别感动。陈小生说:“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我们做父母的有时确实力不从心。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么多好心人都来关心陈程的成长。”
“在帮扶的过程中,志愿者每学年至少为贫困小学生提供1000元、初中生1500元、高中生2000元的学费帮扶,同时要通过家访、电话、书信等形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育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团市委书记张映梅表示,每一名贫困学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将进一步加快贫困学子关爱平台的搭建力度,也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和有爱之士加入到结对帮扶活动中来,把关爱更广泛持久地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