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最热”岗位上的劳动者们各尽其责 维护邵阳的和谐运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演出前,市艺术学的曲老师正在给12岁的学生黄骏泓穿上戏服,这已经是第四层衣服了。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林森 申兴刚)“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在三伏天的高温里,仍旧有很多可爱的劳动者坚守在“最热”岗位上,他们是盛夏最美的风景。

  泳池边的“把关人”

  18岁的“准大学生”雷孝怡是黄家山游泳馆的一名救生员。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已经考取救生员专业资格证,并且有两年的专业救生员经验了。作为安全的“把关人”,站在泳池边的雷孝怡需要时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泳池里在哭的小朋友是谁家的,大人麻烦去照看一下。”“小朋友,坐在池子边上很危险,叔叔带你去座位那里。”日头底下,雷孝怡的脸上挂满了汗珠,却一直乐此不疲。

  绿化带的“美容师”

  在宝庆西路,61岁的园艺工唐师傅正拿着大剪刀,给绿化带换个“新发型”。早上8时开工,除了中午一个小时的午休外,唐师傅一直要忙碌到下午17时。尽管戴着遮阳的草帽,但唐师傅依旧被晒得黝黑,才早上9时许背上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这些天来,邵水西路、红旗路、中心路……城市的很多主干道都洒下了唐师傅和同事们的汗水。唐师傅憨厚地笑了笑,“能为创建园林城市尽一分力,辛苦一点也值得。”

  舞台上的“小英雄”

  8月1日晚,在宝庆大戏台祁剧折子戏专场,市艺术学校的小演员黄骏泓带来的《黄忠带箭》让台下观众叫好连连。12岁的他手持长刀、完成高难度的540度全身旋转,将一代英雄黄忠的义盖云天表现得惟妙惟肖。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精准地完成一招一式背后,黄骏泓也在承受着高温的考验。他身着的黄绿色战袍有里里外外共4层,有一层还是厚夹袄。走步、旋转、耍大刀……一场表演下来,黄骏泓头上、脖子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最里层的衣服都湿透了。

  工地里的“捍卫者”

  在江北蔡锷路的工地上,来自长沙县的杨坚正在和工友们顶着日头、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由于工地上随时都可能发生被铁丝钢筋刮刮擦擦,从安全与方便的角度出发,杨坚选择了穿灰蓝色长袖工装。扎模版、灌水泥、撬掉多余的废料,杨坚和工友们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既定的施工步骤。尽管开工才2个小时,可杨坚的工装已经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颜色。工装从领口至背部处由于汗水的浸泡已经变成了深蓝色,而衣服下半截依旧呈现灰蓝色。

  停车位的“守护者”

  陶琴莲的工作是管理邵水东路的8个泊车位。引导每辆车停在正确的泊位、同车主礼貌友好打招呼并介绍收费规定、将车辆信息录入仪器并打印停车单,8月4日上午11时,陶琴莲利索细致地做好每一个“接车”步骤。由于邵水东路上的车流量蛮大,往往一辆车刚开走,不到10秒钟就会有另一辆车停进来。太阳下的陶琴莲一刻也没有闲着,始终挂着微笑做好车辆的“迎来送往”。

  市场前的“手艺人”

  魏源文化市场门前,60岁的王延寿不顾酷暑炎炎,每天早上8时都会准时出摊。王延寿干得是手艺活,配钥匙、修伞、补鞋、接鼎锅、补胎……摊子虽小,却有一种“工艺俱全”的感觉。做了将近40年的手艺匠,王延寿始终把服务街坊四邻放在第一位,赚的基本上是一点手工费。王延寿说,“我也就这点能耐和本事,只要能给大家提供点方便,我也就很开心了。”

雷孝怡在游泳池边“盯防”。

陶琴莲在放置停车单。

王延寿在认真补伞。

唐师傅在修剪绿化带。

汗水将杨坚的工装浸泡成两个颜色。

作者:林森 申兴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