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一群舞者的家国情怀 古典舞《杨门毓女》演出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古典舞《杨门毓女》。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陈贻贵 实习生 张玉萍)伴着雄浑激昂的乐曲,身着盔甲战衣的“杨门女将”依次上场,舞台后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杨家将誓死保家卫国的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恍若时光倒流,回到了金戈铁马、奋勇杀敌的年代。8月6日下午,欢乐潇湘.魅力邵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全市复赛城步专场上,一支展现杨门女将风采的原创古典舞《杨门毓女》作为压轴节目登台亮相,惊艳全场。 

  用心排练,再苦再累也值得

  伴奏的乐声时而激昂、时而轻缓,在舞台灯光的点缀下,“杨家女将”卸下沉重的盔甲翩跹起舞,身着蓝衣长袍的她们显得那么美丽、梦幻。节目最后,大屏幕上逐渐显现出一轮海面上渐沉的血色夕阳画面,演员们聚在一起谢幕,把气氛推向高潮,台下顿时掌声如雷。这个舞蹈由20名演员共同演绎,其中16名女演员、4名男演员。她们大多不是专业舞蹈演员,而是来自城步苗族自治县各个单位的舞蹈爱好者。为了参加此次“欢乐潇湘.魅力邵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以及怀着对“杨家将”保家卫国精神的崇敬之情,她们走到了一起,演员匡丽就是其中之一。

  匡丽是城步县委党校的一名老师。作为一名舞蹈爱好者,平时全县搞文艺活动,总会闪现她的身影。听说要排练一台反映宋代杨家女将精忠报国的古典舞《杨门毓女》,她幸运地被抽调参加该节目排练,匡丽显得兴奋不已。“这个节目无论是从节目的编排,还是音乐的制作、内涵的丰富上来说,都与以往的节目有所不同,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城步是‘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从这里走出的杨家将领多达50多人。通过舞蹈这种形式弘扬杨家将保家卫国的精神,契合了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匡丽激动地说。

  城步素来十分重视杨家将文化,此次这个舞蹈节目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杨家将文化,传达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舞蹈讲究技巧,然而由于演员们大多是业余爱好者,有很多动作都做不到位,编舞老师陈静宇只好把一个动作进行反复推敲、反复排练,力求达到最佳效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演员们没有请假缺席,排练时也都十分认真,竭尽所能把动作做到位,同时把情绪贯注到动作中去,让观众感悟到杨家将的灵魂所在。虽然天气十分炎热,演员们每天要排练8个小时,可她们没有叫苦叫累。“我们排练的地点是在一个单位顶楼的活动室,每天爬楼爬得汗流浃背。虽然很辛苦,但只要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就很欣慰了,吃再多苦也值得!”匡丽深情地说。

  崇拜英雄,弘扬杨家将文化

  城步杨姓氏族自唐以来,人才辈出,将星璀璨。据不完全统计,自唐至清五朝,有史载的城步籍杨家将领多达50多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对城步杨家将文化进行了长达4年的考察调研。2008年11月,正式命名城步苗族自治县为”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

  编舞老师陈静宇来自市艺术学校,她对杨家将的故事耳熟能详,对英雄保家卫国的情怀十分崇拜。“看了《杨家将》的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接到城步排练反映杨门女将的舞蹈后,我没有半点犹豫,欣然接受了。这个舞蹈是对杨家将文化的一种弘扬。”陈静宇说。《杨门女将》的古代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是宋代杨家将满门忠烈、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感人故事之一。古典舞《杨门毓女》对杨门女将的故事重新做了梳理,去除了情节上的繁枝冗节,使得故事更加凝练、集中,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题更加鲜明,并突出了群体力量的展示。在音乐和导演手法上也做了新的探索,力求贴近当代观众的欣赏品味,丰富了舞台的视听感染力。

作者:陈贻贵 张玉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