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手机误入钓鱼网站损失4320元 银行卡最好开通短信服务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刘波 通讯员 刘纪新)有了手机、网络后,让市民的生活变得方便起来。不过,在享受方便快捷的生活时,也要特别留心一下自己的钱、财、物。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损失财物。家住新邵县城的刘老师就因为上网不慎,手机中了木马程序,私人信息被盗取,损失了近四个月的工资。

  今年8月5日,他去还房贷时,发现银行卡里竟然少了4320元。这卡是刘老师的工资卡,暑假期间,他的银行卡上一次性打进过一笔6000元的钱,加上6、7月两个月的工资,卡里应该有8686元。

  “银行卡我随身携带,里面的钱只用来还房贷,自己没有消费,也从来不进行网购,自己近四个月的工资怎么说没就没了?”抱着这个疑问,刘老师来到银行咨询。

  工作人员查询了他的交易单后发现,从7月1日至8月2日,他的账户共进行了24笔交易,消费达4320元。这些交易都是网上银行进行快捷支付,交易金额在10元到500元不等,交易次数最多的一天达8次。

  为此,工作人员询问刘老师是否用手机上过网。刘先生表示,自己不会玩手机,很少拿手机上网,不过,有时候他的手机也会在自己无意的操作中,进入一些莫名其妙的网站。工作人员分析,可能就是这样进了钓鱼网站,中了木马程序,然后将他的个人信息盗取走,然后盗刷他的银行卡。

  刘先生这时才想起,前段时间,他不断收到扣款短信,显示银行卡突然开通了电子支付功能,不过,他以为自己未在网上购买过东西,就没把这些信息当回事。刘老师介绍,为了方便记忆,他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用了手机号码的后6位数,很有可能这个密码被不法分子破译出来了。

  8月5日下午,刘老师来到派出所报案,但其损失金额未达到5000元,警方不予立案。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银行密码尽量不要用生日和电话号码,卡最好开通短信服务功能,这样就可以在收到不明来历的消费时,马上与银行联系,避免损失。

作者:刘波 刘纪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