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邵阳县
“欢乐潇湘.魅力邵阳”邵阳县专场 上演花鼓情缘三人一台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花鼓小戏《十月飘》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陈贻贵 实习生 张玉萍)“这台花鼓小戏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语言诙谐幽默、内容寓教于乐,我看了之后很受教益。”8月9日下午,观看“欢乐潇湘.魅力邵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邵阳县专场上的花鼓小戏《十月飘》后,市民张跃一脸笑意地说。

  邵阳县的南路花鼓在清代嘉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民间称之为“洋花小调”,亦称之“江南二人转”。花鼓小戏《十月飘》的剧本、音乐由张耀安创作而成。张耀安,今年70岁,是一名狂热的民间文艺爱好者。他从小爱好戏曲,15岁时进入邵阳县祁剧团,从事乐器演奏。文革期间,他离开了剧团,组建了邵阳县耀安民间艺术团,深入广大农村演出。1998年,因长期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该剧团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百佳民间艺术团”称号。在长期下乡演出中,张耀安接触了当地的南路花鼓,并逐渐喜欢上了它。“南路花鼓有着欢乐明亮的节奏,优美动人的唱腔,表演手法朴实,以及贴近群众、独特的地方方言等特点。它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艺术,这个决不能丢,我们一定要发扬传承下去。”说起南路花鼓,张耀安眼神中透露出一片深情。

  张耀安介绍,花鼓小戏《十月飘》讲述的是一对小夫妻相互扶持、共建美丽家园的美好故事,其中有许多小夫妻间相处、送别等相互关爱的话语,用独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和唱腔,诙谐幽默地呈现在舞台上,台词结合了一年中十个月份的不同景象,把农村小夫妻那种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台词中的奉劝孝敬父母、买卖公平、为人和气等寓教于乐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失为一种传播正能量、接地气的花鼓小戏题材。

  今年43岁的刘纪华是邵阳县小溪市的一名农民。1998年,他看到张耀安在唱花鼓戏,觉得很有趣,于是拜张耀安为师。从此以后,他与花鼓戏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我很喜欢花鼓戏,现在我经常在乡下表演。”刘纪华乐呵呵地说。刘纪华的搭档胡喜蓉与他同岁,两人在一起合作演出已经7年了。“花鼓小戏《十月飘》,我们排练了两个多月。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做舞蹈动作时十分吃力,弄得我脚部酸痛。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只要自己喜欢,苦点累点值得!”回忆排练时的情景,胡喜蓉感触地说。

  1996年,胡喜蓉开始学习花鼓戏。后来,为谋生计远赴广东打工。2007年,回到家乡后,她与刘纪华成为搭档,重新拾起多年未唱的花鼓戏。多年的坚持和付出,让他们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2013年11月,他们演唱的花鼓小戏《夫妻赶街》参加在益阳举办的首届中国(湖南)花鼓艺术节,凭借接地气的生活题材和出色的表演,一举夺得银奖。“我们都爱好花鼓戏,今后我们会一直唱下去,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胡喜蓉深情地说。

作者:陈贻贵 张玉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