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隐居城市角落的裁缝店依旧顽强地生长 正见证时代变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谢婷婷)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小孩盼的不仅是压岁钱,还有新衣裳。30年前,一个针线包,一个裁缝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从人人必备的针线包,到遍地开花的裁缝店,再到繁荣的服装市场、裁缝店的日渐没落,它们渐渐被网购替代。一个个小小的裁缝店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8月5日,记者在邵阳市区三号马路上,看到一个小裁缝店。这里的顾客主要是老人,其中也不乏一些中年人。随着三号马路的改造,这家小裁缝店显得十分落寞和破旧,在一片废墟中坚守着。 

  生活艰辛不易

  每天上午8时多开门,下午5时30分关门。这个裁缝店毗邻西外街,由两个10平方米的小房间组成,一边是工作间,一边是布料存放间。三根竹棍,一张竹床,一台缝纫机,两台风扇,花花绿绿的布料,这是全部的家当。三个竹棍由绳子牵引着,架在低矮的房顶上,竹棍上挂满了绵绸布料。另外一个房间里,不时传出吱吱的踩缝纫机的声音。

  45岁的石玉国独自撑起这家裁缝店。她说,她20多岁时才学会裁缝手艺,以前在老家新邵县农村同样以此为生。她从事这项手艺17年了。“幸好有这门手艺,不然家里更困难!”石女士说。

  “干我们这一行,必须有耐心,很多顾客,帮他们做一件衣服,必须要改到他们称心如意,哪怕一点点不如意,都要改,不然他们不会给钱的。有一次,一个顾客在我这做一条连衣裙,先是腰大了半寸,改了,后来发现领子太空了,改了,还要我裙子再改短半寸。唉,这样的顾客很多。我都习惯了。”她坦然地说着。

  挂在店里最贵的裙子也才33元钱。如果遇上一些特别的顾客,石女士直言会亏本。平均每天50元左右的微薄收入,要供读初中的女儿和读大专的儿子上学,压力不言而知。

  石女士说,她以前住在这里,后来因为三号马路整治,就只能在这里做事了。记者环顾四周,这样的房子怎么能住人!她回忆道:以前旁边还有一间房,光线基本上照不进来,屋里很潮湿,床基本上都是润润的,有时候身上长很多疹子。如果儿子和女儿回家了,只能睡在房顶上。记者抬头,看见房顶处确实有一个空间,成人不能坐起来。如今,她暂时居住在朋友家,生活条件并没有很大改观,每天还要起早骑单车过来。“我对生活条件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希望我的下一代比我生活得好就行了。我现在这么累,也就是为了他们。”石女士含泪说道。

  累并快乐着

  一位正在等待修改裤子的老太说:“我就住在对面的小区。家里要修补衣裤,都是拿到石女士的这家裁缝店来做。拿到这里做很方便而且便宜,两三元钱就可以弄好。裁缝很细心,态度也蛮好的。所以,住在附近的人都会来她这里做衣服。”

  虽然小店的摆设比较乱,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好,但是记者发现,来店的顾客还真不少。

  石女士一直比较忙。“因为只是一些小修小补,收费不贵,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因而生意也特别好。”石乐呵呵地说。由于石做事认真踏实,加之脾气好,积攒了不少客源。

  石表示:“我这里,还有从北塔、双清区那边来的客人。虽然每天很累,钱也赚得不多,但自己的这门手艺得到了客人的肯定,我还是很开心的。”

  石女士的小店跟很多裁缝店一样,顾客需要怎么改就怎么改,裁缝一般没有自主权。然而,她也尝试创新。她指了指一件蓝色碎花的连衣裙说:她会看电视,关注一些衣服的最新款式,自己尝试着做。小扣袖、碎花、圆领、及膝这些元素都是当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路过的女士被这件连衣裙吸引了,赶紧试穿了,对衣服的款式非常满意,仅需要把腰部的褶皱拉平。

  一上午紧张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石拿起水壶满满地喝了一大口水。顾客都离开了,石悄悄地说:昨天我儿子打电话,告诉我打工赚了500块钱,说要把钱汇过来。虽然我执意不要,但是儿子真的长大了,他懂得孝敬我了,我真的很开心。

作者:谢婷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