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生的家老旧简陋。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林森)土地逐渐被石头侵蚀,无法耕种,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土地癌症”。
“黄荆岭,石头壳,缺水少田,光棍多,讨十个媳妇,五个跟别个。”一首民谣传神地反映了邵阳县黄荆乡的石漠化之祸,45岁的邓芳生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出生长大。
今年7月对邓芳生来说,或许在他的人生旅程中,这一段路的景象比黄荆岭上的石头更让人揪心。老母亲与尿毒症抗争7年,却最终在痛苦中离世。而邓芳生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也被查出肝癌早期和肾坏死。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命运将指引他们去向何方?
自强不息的一生
邓芳生是黄荆乡田庄村15组村民。在黄荆乡本就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处于黄荆岭之巅的田庄村更堪称“不毛之地”,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得不到水源的灌溉而只能任其荒芜。
由于人多地少,家境贫寒,邓芳生从小便食不果腹,长得瘦弱矮小。小学毕业后,邓芳生就辍学在家帮忙农活。村里村外的女孩没人愿意嫁到邓芳生家来。后由堂叔介绍,邓芳生娶了贵州姑娘李发书。
成家后,为了改善生活,邓芳决定出门务工,进城加入“补鞋大军”。因为活少利润低,加上外出的住宿开销,补鞋并没有让邓芳生攒下什么积蓄。1998年,经人介绍,邓芳生进入九公桥丰江煤矿下井挖煤,虽然赚的是辛苦钱,但收入总算有了一些改观。
1999年,邓芳生在挖煤时遇上矿井坍塌,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被压断的肋骨伤到了肾脏,被鉴定为四级伤残,也正是在这次受伤的检查中,邓芳生被确认为乙肝和肾结石。
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看病治疗,邓芳生在医院做了排结石的小手术后就自行出院回到工厂做事。为了保证家人的温饱,邓芳生冒着危险在井下一干就是十几年,用瘦弱的身躯把这个家撑了起来。
无奈弄人的命运
2007年秋,邓芳生的母亲被确诊为尿毒症,对这个本已捉襟见肘的家来说,这无疑是重重的一击。此时,邓芳生农闲时一边在煤厂上班,一边还要照顾病重的母亲,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母亲每个月需要三次到县里医院做血液透析,还需要支付昂贵的药,本来贫困家庭负债累累。但邓芳生还要坚持继续,他觉得只要家人健康平安,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所谓。
今年6月,李发书见邓芳生脸色蜡黄,精神欠佳,吃起饭来也没什么胃口,就劝他去医院做个检查。但是考虑到母亲的病已经使全家债台高筑,邓芳生硬是拖延着,说什么也不肯去医院。李发书见邓芳生如此不爱惜身体,一口气喝下两斤高度桂花酒,以醉相逼邓芳生去医院。当场醉晕的李发书幸好抢救及时,昏迷了一整天,最终保住了性命。
在这种情况之下,邓芳生只得听从妻子的劝告,来到医院检查。但是,肝癌早期、双肾结石(其中一个肾已经坏死),这一结果让邓芳生感觉如同晴天霹雳。患尿毒症的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病情迅速恶化,7月初不幸离世。如今,邓芳生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接受乡村医生的输液治疗炎症,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在风雨中似乎摇摇欲坠。
绝望之中的坚守
结婚22年,在李发书心里,并不高大伟岸的邓芳生是“最好的人”。都说“贫寒夫妻百事哀”,但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夫妻俩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邓芳生抢着干。李发书“以醉相逼”的“下下策”实际上也是她爱之切的过激之举,但没有想到结局是这么的残酷。李发书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如果能更早一点逼着他上医院就好了,也许就不会病得像现在这么严重了。”
在72岁的邓荣贵眼中,儿子邓芳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孝子。在母亲重病的7年时间里,邓芳生总会在医院忙前忙后地照顾。尽管自己的身体早就有问题,但他一直瞒着不做声,省下钱来给母亲治病,用肩膀支撑起整个家,却没想到小病也拖成了大病。
14岁的邓集伟正在读初二,黑黑瘦瘦的他在这几个月经历了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今年暑假,他也多了一项任务——去附近的烤烟基地去帮忙捆烟叶。尽管扎一捆3米长的烟叶只能挣6角钱,但他觉得手脚快一点,就能多挣一点。忙碌一天,他能挣10元钱。这个小小男子汉,用他瘦弱的肩膀,也在撑起这个家的希望。
尽管艰难,但邓芳生一家仍在苦苦坚守,盼望绝望之中的奇迹。如果您愿意伸出帮这个一直在与贫穷命运抗争、从不轻言放弃的家庭一把,可以联系李发书18890184468,或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890739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