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林森 通讯员 刘卫平)9月4日,在大祥区檀江乡“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8岁的阳海全大口地吃着刚刚领到的月饼。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和市救助管理站启动中秋慰问活动,将月饼送到上百名特殊受助人员手中。
受助对象的“三股分流”
市救助管理站始建于1950年,救助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临时性社会救助,根据受助人员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给予食宿、医疗、返回和接送等方面的救助服务。该站每年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4800余人次。
“对于意志清楚的受助人员,我们会尽量帮他找到家人,帮助护送他们回家。而对于智力有障碍、查不到身份和户籍的受助人员,我们会送到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而患有精神疾病的,又说不清家在哪里的受助人员,我们会送到市宝庆精神病医院的民政精神疾病治疗科。”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李正晔介绍,对于受助人员,他们一般会采取三种方式“分流”,而此次慰问的主要是后两类特殊受助对象。
“三无”人员的“阳光护理”
位于大祥区檀江乡东风村的“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由残疾人杨得生夫妇创办,是一所专业从事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专业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技能培训、简单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综合型服务。目前,该中心生活着民政部门送来的52名智障受助人员。
这些没有名字、身份和户籍信息的“三无”受助人员,很多都患有各种疾病,生活上无法自理。为了方便管理,该中心都按他们送来的日期进行编号,并给他们起了新的名字。女性的名字就以“阳家”开头,男性的名字以“阳海”开头。受助人员里,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坐在轮椅上的阳家齐,已经在这里生活了8年,尽管不会说话,但依旧会用点头、微笑等简单动作表达对工作人员的感激。
让“阳光”照耀弱势群体
在宝庆精神病医院的民政精神病治疗科里,生活着87名有精神疾病的受助人员,5名医生和19名护士为他们展开专业护理和治疗。由于其中一些受助人员有暴力倾向,医护人员照料他们时都必须格外小心,稍有疏忽就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民政工作人员在这两个特别的救助安置点,详细了解了受助人员的各项情况,发放了月饼等过节慰问物资,并且仔细检查了消防和食品安全等相关情况。“尽管他们都是没有身份和户籍信息的弱势人群,在一些方面存在缺陷和障碍,可是我们也要尽力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市民政局副局长蒋益民介绍,对这些特殊的受助人员,我们要多些关注,要让身处社会最底层的他们吃得饱,穿得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