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彭颖异 江光雄)9月11日,武冈市稠树塘镇凉山小学三年级学生杨颖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第一套教辅资料。看着8岁的杨颖高兴地将价值170多元的教辅资料小心翼翼装进书包,在该校执教35年的校长陈文金欣慰地说:“过于沉重的书包令人担忧,过于空荡的书包让人心痛。给山区孩子捐赠适当的教辅资料,是社会爱心促进教育公平的明智之举。”
杨颖是凉山村16组的一名“半留守”儿童,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外出务工,父母亲的最大心愿,是赶紧攒钱修建一栋楼房,好让家人尽快从风雨飘摇的危房中搬出来。自从念二年级时在县城的表哥家看到一套套精美的教辅资料后,杨颖就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一套,但每套教辅资料上百元的价格,让她的梦想一次次破灭。跟她一样梦想破灭的孩子,还有她的同学和历届校友。
凉山村距离武冈城区20公里,一路要接连爬几十个45度左右的坡才能到达村里。建于1970年的凉山小学现在仅有一年级和三年级两个班级,这是隔年招生的结果。今年58岁的校长陈文金从武冈师范毕业后,除了交流到外校教了3年书,其余时间都在凉山小学任教,并在此担任了17年校长。这位2013年被评为全市“最美乡村教师”的老校长,多年来最揪心的事,是孩子们的书包过于空荡。这里每个孩子的书包中,除了课本、作业本和偶尔配备的一本《词句手册》外,没有其它任何教辅资料,就连学生版《新华字典》也只少数几个学生持有。“城里孩子的书包沉重得大人都难背得动,许多偏远乡村孩子的书包却轻得风都吹得跑,这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也让乡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陈文金说。
历经40多年风雨的凉山小学现在已经显得十分破败,教室的窗户玻璃没有一扇完整的,墙上的泥浆大多斑驳脱落,黑板还是老式的支架黑板,课桌课椅也是参差不齐。学校唯一的奢侈品,是本期刚来学校的两名特岗教师带来的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这台电脑,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山外的世界,并可通过QQ聊天跟在外务工的父母见上一面。“来到学校不到半个月,我们两人都哭了好几次,一是为学校的苦,二是为孩子们的苦。”特岗教师廖金桃和杨芳异口同声地说。
9月11日,新华书店邵阳分公司2014年度至2015年度的“爱聚新华,书送希望”活动在凉山小学启动。该公司副总经理肖军率队给这里的25个孩子每人带来了一套完整的教辅资料和一本《新华字典》。从这天开始,价值360万元的教辅资料和其它助学物资将在一年内源源不断地送往我市各个贫困学校。
“书包沉了,我学习的干劲也更足了!”正在换牙的杨颖一边用双手抖着手中的书包,一边咧着关不住风的嘴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