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残疾人家誓不向命运低头 通过艰苦奋斗最终苦尽甘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宋三刚 通讯员 孙明清)有人说:生命是脆弱的,疾病、磨难……都在吞噬着生命的坚韧。但她却在痛苦里挣扎,在挣扎中寻找希望。正因为这些历练,她不仅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出了幸福,同时还将女儿培养成博士生。

  邹建华,隆回县罗洪乡梓木溪村的一位普通农民。面对自己的残疾身体,她用“别人能够做到的,我靠自己的双手努力也能够做到”来勉励自己前行。

  敬业爱岗,靠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

  3岁时,邹建华因烤火不慎烧伤,受当时家庭条件差的限制,无法接受更好的治疗,导致其左小腿残疾。此后,她只能凭单肢独跳或爬行。

  邹建华的情况,得到了该村村民的同情和帮助,也引起了乡党委政府的注意。197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邹建华不但免费装配假肢,还在罗洪社办企业——茶厂有了自己的岗位。1983年,经人介绍与同样贫困的视力残疾人邹纯伦结婚,组成双残疾人家庭。连续多年,邹建华夫妇靠在茶厂做事勉强维持家庭基本生活。1998年茶厂倒闭解散,邹建华一家也失去了生活来源。面对困境,邹建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和丈夫开始创业。向亲戚朋友借钱,将原倒闭企业的面条机和辗米机购买下来,苦心经营。如今,邹建华在该乡中心街道开了一家面条和辗米加工厂,虽然收入不高,但生活有保障。 

  拒绝低保,激励和帮助身边困难的人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后,邹建华的情况完全符合入低保条件。期间,政府工作人员及部分村民曾多次劝邹建华申请,但都被其婉言谢绝。邹建华说:“我虽然没有两条好腿,但是我有一双勤劳的双手,足以赚钱养活自己。以前,我已经享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现在我不应该再向政府伸手了,因为比我更困难的群众还有许多,他们更需要帮助。”

  在生活上,邹建华不但没有想着入低保,反而时刻不忘接济比她更困难的村民。据熟悉邹建华的村民介绍,在罗洪茶厂工作时,邹建华常常为周围人家做些零星活,从不吃人家的饭,也不收人家的钱;她家有加工面条和辗米机后,经常免费为困难村民加工。正因为如此,2012年,邹建华被吸收为党员,并于2013年被该乡党委授予梓木溪村党支部优秀残疾人党员。

  言传身教:培养女儿成才

  知识改变命运,邹建华深谙其中的道理。为将自己的一对女儿培养成才,邹建华通过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引导和教育子女,让她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事。在邹建华坚强的生活态度、严谨的处事方式熏陶下,两个女儿从小意志坚强,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品学兼优。

  如今,邹建华的大女儿正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小女儿也从长沙医学院毕业。“邹门出俩女,个个有出息!”一时间,邹建华成为了当地人啧啧称道的好母亲。

作者:宋三刚 孙明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