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周芝)一个九月轻轻地走了,又有一个九月悄悄来临。今年,农历闰九月。多一个九月,也就意味着,寒冬又远了一步。
这对于害怕寒冷的市民来说,是欣慰的;对靠季节来吃饭的毛线店,却一直在企盼冬姑娘的身影。
在宝庆西路市科协至湘印机一线,是邵阳市毛线店的聚集地。10月21日,冷空气始袭,气温骤降8摄氏度,浇灭了几天前夏季般的高温。凉飕飕的天气,使得毛线店有些升温。宝庆西路一带密集的毛线店前,聚集了一些“织女”们,毛线店的内客流量增多,稍微火了些。
渐入冬季时,便是春暖花开
10月21日,记者走进市科协附近一家“上海毛线店”,店主正在给顾客介绍各种毛线,有些忙不过来。与这些顾客攀谈中,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家六年的“老店”,前来的基本都是一些老顾客。
店铺老板叫李要兵,邵阳县人,今年36岁,对毛线已有20年的感情。
李要兵16岁时便前往广东一家毛线厂打工。六七年的打工生涯里,他不甘于现状,努力钻研各种毛衣款式的织法。后来,他结束了打工生活,在市区南门口附近开了一家小型毛线店,自己当起了老板。
2008年,他将毛线店搬到现在的这个地方。有人似乎会质疑,搬到毛线店集中的地方,竞争会不会很大呢?“竞争当然很大,但这里毛线店成行,客流集中,更有利于稳住顾客。”他淡定地说。
他说,毛线店也是靠天气吃饭,天一凉,生意才好些。“像几天前那么高的温度,都没人进来。”随着气候整体变暖趋势,如今的冬天大都贴上了“暖冬”的标签,李要兵嗅到了这样的变化,他通过降低利润不断提高品质与花样来留住客流。“之前都是自己织的,有的顾客一件毛衣能穿上很多年。自己织的毛衣样式比较单一,现在很多人追求款式。”于是,2008年,李要兵又开了一家卖成品的毛衣店。
李要兵说,去年生意火热起来是11月伊始,他估计今年要推迟了。“按照正常程序,毛线店的销售旺季集中在11月至第二年的元月。”他依稀记得去年生意好时,一天可以卖掉十几件。由于闰九月,今年入冬似乎要晚些。他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生意要淡些,但还是不乏一些回头客。不一小会的时间,一位家住附近的老顾客便在他店里成交了一件毛衣。
他企盼能早点入冬,这样,毛线店就会迎来“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时,是另一个“寒冬”
冬季一过,春暖花开时,便是毛线店的“寒冬”。因此,生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冬天的那几个月。宝庆西路一带的毛线店为了能将生意做得最好,纷纷采取差异化策略。各个毛线店里都摆满了各色各样的毛线,还有各种毛线制品。
“前面有的店铺就是教大家织衣服,做一些手工活。”李要兵说,自己的店铺主要还是订做毛衣。
李要兵坦言,现在的毛线店生意相比以前,要难做很多。“订做的毛线衣分量很足,质量也要好些,有的顾客几年前订做了一件就够了。”由于李要兵诚信经营,从不偷工减料,他的客源一般都是靠老顾客介绍过来的。
在李要兵毛线店的后面,他雇的织工李姐正在操作机器,忙着织毛衣,为迎接冬天做准备。李姐家住邵阳县,李要兵特意在毛线店附近给她租了一间住房,让她可以安心工作。李姐一直在李要兵店里工作,从南门口到市科协附近,工作8年了。
李姐辛勤地织着毛衣,她希望李要兵的毛线店能在冬天里好好冲刺。到来年三四月份,毛线店就进入特价期。现在抓住今年最后一次商机后,毛线店便“入冬”了。
一来竞争激烈,再者现在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网购特时尚,这对他的店铺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他决定过完这个冬天,等到来年淡季时,便筹备开一个淘宝店,再开一个微店,将自己销售的渠道拓宽,让自己的毛线店不再有“寒冬”。
出身农村,学历不高,靠着勤劳致富,李要兵已经买了车子、房子,还养育了一对儿女。几天前,他搬进新房,日子过得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