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老正在剪头发,旁边已经开始有人在排队等候了。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林森 申兴刚)1月8日,廖连清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为他寄来了最新版的“基尼斯记录”:廖连清(湖南·邵阳),自1963年至2014年11月,坚持义务理发,期间为工人、农民、离退休老同志、卧床不起的病人等理发,总人数达3.7万人次。
“学雷锋”与理发结缘
82岁的廖连清是市老干局的退休党员干部,出生于新邵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50年参军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
1963年,毛主席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时廖连清在南昌步校学习,为了学雷锋、做好事,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学员们决定以理发为突破口。大家起初是自己摸索着练习剪发,等理发技术稍微熟练了以后,他们就自买工具为干部、为战士们理发,还利用到农村搞社教的机会为当地农民理发。在这种契机下,廖连清与义务理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4年,廖连清从部队转业,先后到邵阳地区园艺场和无线电仪器厂工作,他将在部队养成的义务理发的传统带到了地方。利用工作之余,他经常为厂里的干部职工以及周围的农民理发。1981年,廖连清调到地委组织部老干办,考虑到住院病人理发不方便的情况,他便将义务理发的主阵地放在了医院的老年病房。很多离退休老干部、卧床不起的病人、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都成了廖连清的服务对象。
和乐融融的“病房发铺”
1月10日,一个普通的周六,82岁的廖连清又和往常的周末一样,带着剪发工具来到红十字会博爱医院的康复病房,为那里的老人们剪起了头发。
由于经常过来,廖连清已经成了这里的老朋友,一进门大家便熟络地和他打起了招呼。88岁的田爷爷算好了日子,知道廖连清今天要来,便早早地就在病房里等候。田爷爷想换个光头的新发型,廖连清为他戴上围布,开始当天的“第一单活”,光头造型“新鲜出炉”后,大家都风趣地和田爷爷调侃起来。
护工马阿姨剪了一个齐平的“女士头”,新发型让她看起来精神多了。剪完头发后,她细心地把地面清扫干净。由于技术过硬,人很好,整整一个上午廖连清在病房里的临时理发摊一直“座无虚席”。尽管中间休息了几个间隙,但廖连清坚持为等候的所有人剪完头发才离开。
只要人在邵阳,他每个周日上午都会雷打不动地要到中心医院的老年病房为病人、陪护、和医护人员理发。周末的其他时间,便会穿梭在市区其他医院的病房进行义务理发。很多病房里的老人和医护人员都对廖连清十分熟悉,大家都竖起拇指称赞他是“活雷锋”。
坚持做一辈子好事
廖连清的理发工具一背就是51年,有时也会遇到别人质疑和不信任的眼光。尤其是在最开始到老年病房的时候,大家很难相信一个老干部会不求名、不求利做这些事,有些人甚至说“这老头为人义务理发怕是别有用心”。但廖连清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用默默的行动和付出化解着大家的质疑与不解。
2001年,当很多人开始劝廖连清为“义务理发”去申请基尼斯纪录的时候,他犹豫了3年时间,他担心人家认为自己义务理发这么长时间为的就是这个纪录。但后来,廖连清释然了,只要坚持的是正确的事,就不应惧怕所谓的“眼光”。2004年11月20日,廖连清荣获基尼斯总部颁发的“义务理发时间最长的人”证书。
廖连清的人生有“四乐”:无私为乐、奉献为乐、助人为乐、学习为乐。1994年退休以后,他坚持“人退心不退”,周一到周五仍在原单位“正常上班”做义工和兼做其他工作,每周末便到各个医院进行义务理发。
廖连清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要坚持每天都对社会对他人做一点贡献,做一点好事。这样我自己的生活就是有价值和快乐的!”
廖连清的基尼斯纪录证书。
看着田老剪的光头,旁边等候的老人开心地笑了起来。
看着满地的头发,马奶奶赶紧将头发清扫干净了。
88岁的田老每次都会等廖老来剪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