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上7时30分许,当电影《八月一日》顺利播放到观众眼前时,刘亮的心里感觉无比的踏实而开心。自1982年至今33年来,邵阳县谷洲镇的电影放映员刘亮累计行程数万公里,为乡亲放电影2万余场。放了这么多年电影,他觉得“老百姓认可了,是我最大的满足。”至于以后,他说:“如果有一天我走不动了,就不放了。”
无悔地选择一生的坚守
1982年,刘亮放弃复读考大学的机会,报名参加考试,成为谷洲镇一名专职乡镇电影放映员。
从此,他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电影是农民难得的精神食粮。1983年冬,电影《红楼梦》刚刚在农村放映,因该片安排在谷洲放映只有5天时间,各村都想抢先观看。为尽量满足村民要求,刘亮每晚都要奔波几个村,连续五个晚上放映到天亮,村民对看电影的热情和渴望,深深烙印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刘亮心上。
1986年,谷洲电影队获得了中宣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全国农林科教电影放映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巨大的荣誉更坚定了刘亮为电影事业奉献自己一生的决心和信心。
谷洲镇人多地广,电影放映任务重,为不辜负村民观看电影的热情,刘亮总是提前赶到放映地点,拉好银幕,调试机器,播放音乐,让村民能准时看好电影。因当时交通不便,有的村落偏僻,往返一趟要徒步行走15余公里,刘亮常常独自一人奔走于山间小道上。1986年,妻子段劝莲生女儿刘芳玲时,他一个人在十多里以外的乡下放电影,待到深夜赶回家时,妻子独自带着女儿躺在医院。望着妻子憔悴的面容,愧疚之情油然而生。他的付出换来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就连3岁小孩都会追着他喊“师傅,师傳”。
对刘亮来说,电影在他的心中是神圣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农村电视的普及和DVD的严重冲击,放电影已难以养家糊口,原本六个人的放映队,最后只剩下刘亮一个人。怀着对电影放映的钟爱和执著,刘亮最终选择了留守。为养活一家四口,刘亮一边在邮政局找了一份邮政代办管理工作,一边坚持放电影。在电影放映几乎“零报酬”的情况下,他仍然有求必应,电影放映从未耽误过一次。
后来,刘亮的好友、当年和他一起放电影的马武健改行经商后,成为资产上千万的老板,每次回家都劝他一同去经商,并保证他年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刘亮婉言谢绝。好几个在缅甸、老挝做生意的亲戚,多次想让刘亮夫妻过去帮忙,刘亮不为所动。
为了梦想,他苦苦坚守。在最艰难的时候,为了保证放映效果和声光质量,他更换原来的老式放映设备,刘亮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家里准备建房子用的两万元钱拿出来,购买一套模拟数码放映设备,并力劝妻子一起参加放电影。
开始,妻子坚决不同意,这毕竟是夫妻俩多年积蓄下来准备建房子用的钱,再说放电影不仅不能给家里挣钱,还从家里往外倒贴。然而,妻子最终还是让步了。
不变的情怀永恒的追求
多年来,刘亮夫妻靠着坚定的会“好起来”的信念,坚持电影放映,用青春和热血精心呵护着农村电影放映这片精神园地。但微薄的电影放映收入除了机器维护,车辆维修,油料等放映成本外,已所剩无几,还要逐年更换放映设备,家里的正常开支只能靠着一个小店的收入维持着。
放了三十多年的电影,家里仅修了一间房子,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但对于电影设备的投入,他却不惜血本。现在,刘亮已拥有三套高清数字放映设备和两套投影放映设备,并聘请了两名专业电影放映员。
当然,为了这份坚守,背后的心酸是常人难以想象的。2008年7月21日深夜,刘亮放完电影回家途中,骤降大雨,不慎滑倒,连人带车滑入路旁水沟,摩托压在身上,全身多处受伤,腰椎疼痛难忍,幸亏附近村民听到喊声后及时相救,才得以脱险。后经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腰脊骨折,因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腰伤至今未愈,行走困难。
在确保完成公益电影放映的同时,私人喜事电影他也是有求必映。2009年4月30日,距刘亮所在地不到1公里的鸟山村有两场预约电影放映,因当日山洪瀑发,公路、桥梁全部淹没,小河两岸一片汪洋,为了不耽误当晚放电影,刘亮骑着摩托车绕道30多公里为村民放电影,村民无不为之感动。
刘亮不计得失,不时免费为困难群众放电影。2008年1月6日,96岁的段玉老人,因住偏远山区,行走不便,近二十年没看电影了,老人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再看上一场电影。刘亮知道后,冒雨前往段玉老人家,在段玉老人床前免费放映专场电影,圆了老人的一个电影梦,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7年下半年,邵阳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面铺开。刘亮辞去了邮政代办管理员的工作,带着妻子担负起谷洲镇的放映任务,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
为确保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全面完成,刘亮每年初主动与镇党委、政府联系,争取镇党委、政府重视,并对全年公益电影放映进行全面规划,安排主要力量保质保量完成公益电影放映。为方便放电影,2010年,刘亮咬牙贷款三万余元,购买了一台面包车。快50岁的他,还挤出时间拿到了驾驶证。
每场电影,刘亮总是早早地用面的车载着放映设备和塑料凳子赶到事先联系好的村组,选好场地,拉好银幕,先播放音乐,然后再开车到各组、各院落通知村民观看电影,宣传影片内容。对于地处偏远的村落,面的车开不进去,他就和妻子抬着放映设备步行到目的地。每次放完电影回家,已是午夜时分。有人问:“刘师傅,别人放电影只花几个小时,你放电影怎么要花一整天呢?”他笑笑,不言语。其实,刘亮夫妻是用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放好电影。
辛勤的付出绚丽的绽放
为兼顾不同层次观众的观赏需求,刘亮精选了一大批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每晚将故事片、功夫片及传统花鼓戏、黄梅戏等搭配放映。为确保不重复放映影片,刘亮专门为每个村组的电影放映建立了放映档案,近年来,电影放映档案已经写满了好几本。
为更好地配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刘亮还精心安排一些种植、养殖科教短片,为科技兴农、科技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近五年来,为了配合谷洲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刘亮制作各种专题幻灯片三百多个,播映二千多场次。电影队以强化青少年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为题材的幻灯片播映后反响良好,中央电视台专程到谷洲镇进行专题采访报道。
可以说,刘亮成功闯出了农村放映市场的一片新天地。2010年,刘亮先后两次对全县放映员进行系统的技术演示。2012年,刘亮两次成功组织放映队,远赴怀化和广西放映商业电影,实现了邵阳县农村电影队的跨市、跨省放映。而谷洲电影也成了谷洲镇响当当的文化品牌,电影成为村民文化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三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刘亮创下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一朵绚丽的奇葩。2014年,谷洲电影放映队被评为“邵阳市农村电影放映先进单位”,其本人被成功推荐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标兵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