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转眼又流逝到5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都即将来临。邵阳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心理分析与咨询室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瑞伟认真翻看去年该院心理咨询门诊记录时,发现仅当年5月,该室就接待了160多位中、高考前的学生,他们因出现各种心理状况前来求助。
家长孩子均有“恐高症”
据我国知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林何凤教授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2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高考已经无法正常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以上数据显示,高考临近,有90%以上的家长患上了“恐高症”。
面对高考,绝大多数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但是孩子们的表现却各异。据曾瑞伟调查,高考、中考临近,有的孩子根本没有进入状态,他们继续玩游戏、看小说、煲电话粥;有的孩子则又太进入状态,自己给自己加压,整天埋头于题海,凌晨1时之前绝对不上床;而更多的孩子则陷入了迷茫、焦虑、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学习安排紊乱、不能有效复习、复习难以抓住重点、效率低下、记忆效果极差、遗忘率极高、考试技巧差、丢分现象严重等状态,学习成绩提高缓慢,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水平。这些问题,让学生和家长头疼不已。
一切如常,做好小孩情绪稳定剂
那么,在目前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家长要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帮孩子调整到更好的应试状态,最大地可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呢?
曾瑞伟介绍,从专业的角度看,林何凤教授认为家长要做一下努力:第一,增强孩子积极情绪的体验,避免负面情绪影响临场发挥。有些孩子在考场上,一看到不会做的题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然后被这种情绪所控制,直接影响到后面题目的准确性和正常发挥。所以,给孩子做渐进式的放松训练,在放松的状态下,给予积极的正性指导,对孩子的情绪调整是有极大帮助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老师的帮助。二是进行系统脱敏训练,帮助孩子想像高考情景,物质方面的准备可以事先列出清单,以避免情绪上的紧张和注意力的涣散,模拟考场的真实情境,教会孩子紧张的时候调节自己的呼吸,可以有效地减轻考前焦虑。第三,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为高考即将到来,有些家长会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甚至吃饭穿衣都逐一过问,其实,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生活方面,也还是以一如既往比较妥当。第四,做到“三个保证”,就是要保证基本的睡眠、基本的营养、基本的锻炼,这样能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机能状态,取得良好的考场发挥效果。
据曾瑞伟回忆,去年有位同学来做咨询的时候说:“上了高三以后,我的成绩一直不上不下,每一次考试以后,我都很怕回家。其实不是怕父母的责备,他们很少责备我,但是很怕他们那种关爱和理解的眼神,我的成绩老是上不去,父母总是安慰我:‘不要埋怨自己,尽力就行,能考多少就考多少,能考上什么学校就考什么学校。’父母越是这么说,我就越是怪自己不争气,觉得自己欠父母太多太多,真恨不得父母痛骂自己一次,痛打自己一顿,也许这样,自己的心里才会舒服一些。”学生产生这种心理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在生活细节上,家长们还是按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做的事情办。曾瑞伟特别强调: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高考而发生突然的改变,因为所有的改变都会变成孩子的压力。
鼓励孩子劳逸结合,松驰有度
那么,临近大考,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教给家长,让他们在陪伴孩子这一特殊的时期时有章可循呢?
曾瑞伟说,首先,要帮着孩子调好适宜的生物钟。人与人的生物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是“百灵鸟型”,早上醒来头脑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那么这样的孩子就要让他早睡早起,早晨的复习效率是最高的。可还有些孩子则属于“猫头鹰型”,夜色越深,劲头越大,越是晚上,效率越高。所以,家长和孩子应该先对自己有个了解,结合自己学习效率高的时间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一旦制定,就要切实执行,切忌今天高兴就熬个通宵,累了就早早休息,这样容易导致人体生物钟的紊乱,反而降低学习效率。对于“百灵鸟型”和“猫头鹰型”两种孩子,考前两周都要要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因为按照自己特点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会与考试时的作息时间发生冲突,而人体的节律具有惯性,很难一下子完全调整过来,所以必须提前行动,一定要将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在考前调节到最佳的理想状态。如“猫头鹰型”的同学,在考前两周前,就要有意识地早些睡,早些起床,力争在每天8时之前度过头脑迷糊阶段,使得考卷发下来的时候,正是自己头脑清醒的时候,以有效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其次,要帮助孩子熟练掌握一两种切实有效的放松方法,如有效的深呼吸、渐进式放松训练等。孩子要清楚地知道,当觉察到自己紧张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缓解焦虑。很多人认为深呼吸很容易做的,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林何凤教授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容易焦虑的群体,并不能科学正确地掌握深呼吸放松方法,以至于自己越做“放松”越紧张,所以,练习和掌握正确的放松方法是必须的,特别是渐进式放松训练,经过大量的实例证明确定是非常有效的。
最后,家长们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考前焦虑,一忌过度紧张,二忌麻痹大意。经验证明,家长在考前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我们知道,聪明的人是会学习和求助的人,而不仅仅是靠自己的力量,聪明的人也是会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的人,所以,如果陪伴孩子时发现孩子遇到高考和考前焦虑的问题,一定要尽早去咨询和求助专业人士。相信只要各位家长和孩子做到了以上的几个方面,孩子一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取得良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