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美容店无牌无照网购三无产品美容 打一针美容成毁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没有最美,只有更美。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一些本来就挺美的女性,却怎么看都觉得自己不够美。追求美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度追求美丽,却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

  市民林美(化名)三年来一直郁郁寡欢,她原本想通过美容院的消费,把自己变得越来越美,没想到三年时间下来,美容成了她的恶梦。

  下巴打一针,装上了“定时炸弹”

  三年前,林美希望通过整容让自己变得更美。后来,她经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青龙桥附近的一家叫紫晶基因美容国际抗衰中心进行美容。

  “当时做了简单的隆鼻,打了三针,花了一万多元。”林美说,她是通过几个朋友介绍过来。林美在这家美容院隆鼻之后,对效果还比较满意,美容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劝说林美打一针,把下巴整一整。

  为了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林美经不住美容院的忽悠,终于在美容院的劝说下打了一针所谓的美容针。她万万没想到,这一针却是“毁容针”。打了一针美容针后,林美的下巴却开始出现各种症状。“下巴常常红肿,还不能见阳光。”林美说,她一到阳光下,下巴就红肿瘙痒,也不能待在空调房。说着说着,林美哭了起来。

  由于频频出现红肿现象,林美多次向美容院讨说法。美容院为了应付林美,说这种治疗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变好,而且期间需要吃药进行调养。

  可是三年时间下来,林美的症状并没有消失。再次找上美容院,林美得到的答复是还需要继续等待,还需要吃药,也许可能要等上十年才能治愈。

  林美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她便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她,她的下巴注射了激素,需要不断取出来,一两次是不会好,而且会有癌变的可能。注射在林美下巴的液体,就如同在林美身上安装了一个“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爆炸。

  林美得知真实情况后,多次上门找美容院讨要说法。“美容院一见我来就关门,还说不认识我,说我是神经病。”林美道。

  无牌无照,网购三无产品

  从事发至相关部门、记者来到现场,美容店两老板一直未现身。一位声称在坐月子,一位声称在休假。店内只有两名店员,为老板的老公和妹妹。

  记者来该美容院,美容院位于青龙王府五楼,藏匿在一住宅房内,简单的三室两厅,没有悬挂任何的整形美容的相关证件,针管、药品是随意摆放在桌面上,垃圾桶内甚至看到带血的针管,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记者在冰箱内见到,药品和食物是随意的放在一起。

  当记者询问该店员,店内是否有相关证件时,店员表示并没有办理证件。“由于没有办理证件,所以就没营业了。”店员说,他们已经停业了。然而,林美说,记者来之前,该美容院还在营业,还在给顾客美容,她给记者看了她当时用手机拍下的照片。

  记者见到现场堆放的美容药品,多为一些韩文和英文标识,有些药品的瓶身上面甚至无任何标识,无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址。而这些药品的源头大多来自网购,装药品的盒子上还贴着一张张包裹单。同时该店员告诉记者,这些药品大多在广州的美容博览会上买的。

  “每年在广州搞的美容博览会,我们都会买些回来。”店员表说,且一直声称,剩下的这些药都是外用的,是留着自己用的。

  林美找到了她当时注射的药品,药品上标明的是“干细胞生长肽”。“当时湘雅的医生告诉我说干细胞生长肽是对身体有毒的。”林美说。

  靠托找顾客,收入不菲

  “因为是朋友介绍,所以当时也并没在意是美容院是否合格。”林美说。而如今林美再冷静想想时,觉得当时很可能是美容院找的托。

  林美回忆,这家美容店美容生意相当好,每次过来都需要提前电话预约。她算了算,她这三年在美容院的消费高达3万元,

  林美说,其实受骗的消费者远不止她一个,有众多消费者被这场号称美丽的消费骗了。

  “到底是收了回扣还是没收,收了好多,我一无所知。”店员表示,虽是亲属,自己并不清楚店内的营业情况。

  当执法人员对该店的账本进行清点时,该店的女店员试图从工作人员手中抢过账本进行撕毁。记者从账本可以详细看到每一名顾客进行的整容项目,每天的营业金额高达上万元,整个账本有上千万的收入。

  而在执法人员询问情况时,该店店员一直表示所有美容为生活美容,非医疗美容。可在该家美容院的宣传名片上显示“V练提升眼皮提升形象整体设计五官改造”字眼诱导吸引消费者。

  涉及非法行医,多部门联合出动

  随后,林美将情况反映给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双清区工商局东风工商所、双清区卫生监督所,各相关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后,将该店内的药品进行清点并进行了查封,工作人员在清点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药物。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科科长尹翠娥随意拿起一瓶药水,“就这一瓶来看完全是一个三无产品,但这一种又是国药准字的,这一看就是三无产品,但是我们还是要去查一下。”工作人员将药品收缴起来,然后一一核查真实性。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一些已经过期了不能用的产品。

  工商部门赶到现场后,对该名店主进行了初步的讯问,发现该店并没有悬挂任何的营业执照。双清工商局东风工商所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该美容院没有营业执照,涉嫌无证经营。”双清工商局东风工商所姜浪波说,由于该店店主并不在场,给现场取证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从现场看到的初步情况可以确定,该美容院涉嫌非法医疗美容。“如果是非法行医,则涉及刑事罪。”姜浪波说。

  然而,店员一直声称自己是生活美容,而非医疗美容。对此,双清区卫生监督所龚建军说,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主要看是否涉及脱皮,如果涉及脱皮的则是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经营门槛低,很多美容院容易打着生活美容的幌子进行医疗美容,而在取证上又比较难。”龚建军说。

  双清区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此案件将进行严查,“下一步要当事人到我们这做个询问笔录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卫生部门进行查处如确定非法行医进行处罚并取缔。”龚建军说。

  现场执法人员表示,开展医疗美容的机构或生活美容院,必须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从业人员也要取得相关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方可从事该业务。

  各执法部门也提醒各位爱美的市民,在选择美容机构时,要选择有相关美容资质的美容院进行消费服务。同时还要签订相关合同,索要发票,保留维权证据。同时,要注意查看美容美发所使用的产品有无“QS”标志以及三证是否齐全,对于纯外文而无中文标识的产品,一定要谨慎使用。另外,在美容服务之前,消费者应主动要求经营者做皮肤测试。消费者如果发现商家在经营活动中存在不法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对于该“美容事件”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踪。

作者:周芝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