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
编者按: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节点上,那些抗战老兵,那些烈士陵园,将我们的爱国情感瞬间点燃。在隆回高平,有座烈士墓,又称“万人堆”,它是湘西会战高平战役的历史见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烈士墓遭到破坏。
近几年,高平的袁征凯、曾勇等有识之士,自发收集该烈士墓的相关史料,为重建抗战烈士陵园而四处奔波。目前,高平正凝聚一股重建抗战烈士陵园的澎湃力量。本报特推出“民族魂——聚焦高平重建抗战烈士陵园系列报道”,旨在彰显其标本意义。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进田)近几天,微信聊天群“高平抗战烈士陵园重建筹备组”非常热闹,大家都在讨论重修抗战烈士陵园——“万人堆”的相关事宜。大家聊到的“万人堆”,就在隆回高平。它位于高平镇中学(原隆回三中)背后的“栗山垴”小山上。但奇怪的是,今天的高平人,路过此地很多遍,都没有谁想去打听打听:“万人堆”到底在哪儿?“堆”的是哪些人?实际上,“万人堆”是一座抗战烈士墓,一座值得铭记的丰碑!
1945年秋,国民政府为了纪念陆军第四方面军第十八军第十八师湘西会战高平战役抗日阵亡将士,十八军十八师联合当地在新化县永固镇大桥边(现属于隆回县高平镇)高平中学后山坡上修建了公墓,即后人所称的“万人堆”。
该公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公墓主体,修成纵横6米﹑中间高3米的锥形土推,下面安葬着在原永固镇内罗洪﹑高平大桥边各战场牺牲的300多名阵亡将士的遗骸,四周用青砖围砌1米高防滑墙。墓碑全称为“笫四方面军第十八军十八师湘西会战阵亡烈士墓”。正前方修门牌,门上方镶嵌一块一米长石刻横批,镌刻“民族魂”三字石碑(十八军军长胡琏题)。门两旁竖立石刻十八师师长覃道善的隶字题联:“为五千年民族争光,歼彼倭寇;替四百兆同胞效死,复我河山。”门牌两旁外围墙壁上都镶嵌一块大石碑,左边是永固镇人﹑原民范女校校长周方所撰《墓志铭》石碑,记载着高平﹑罗洪阻击战中将士英勇顽强和惨烈牺牲的实况。右边是“阵亡烈士名录”(其中最高职务是一位营长)。铭文两旁也镌刻一副对联,分别书写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的魏字题联:“伟绩著丹书,姓字共江山并永;丰碑磨碧落,光芒与日月同辉。”内墙正上方嵌一块大石碑,镌刻原新化县长胡翰所题的“浩气长存”。
第二部分,公墓左侧修筑一座六角亭,木质结构,中间宽约30平方米。除进出口外,四周就栏架木板作座椅,供游人休息,亭中央竖一块供人题字的大石碑。
第三部分,公墓右下方是“倭奴冢”,是长约3米﹑宽约1米的土堆,土堆立有一块书写“倭奴冢”的石碑。意似杭州岳王坟前跪着秦桧铜像,让人唾弃。
该烈士墓于1954年被拆除,大部分拆除的条石被用来砌了水井,墓志铭石碑因石块太长被砸成两块,其中一块当作洗衣板,“民族魂”石碑被弃置在田垄中的水沟上……
值得庆幸的是,烈士墓地下遗骨还算完好。虽然周边土地逐步被居民占用,但烈士墓正中央及左右两边还是保存了下来。见此情况,当地不少有识之士为了恢复烈士墓而开始四处奔走。他们认为,抗战烈士墓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象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它对外可警示日本以史为鉴,对国人可以激发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