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黄又生 刘正军)“金山银山,不如科技做靠山。”6月8日上午,邵阳县郦家坪镇大塘坪村村支书家中,一场3年扶贫规划的“诸葛亮”会正在召开。镇相关领导中途插言:“科技局有一个有力优势——科学技术!建议走科技扶贫之路。”
根据邵阳县安排,2015-2017年,该县科技局联点大塘坪村开展为期3年的建设扶贫工作。8日上午,该局局长彭小辉来到村里,听取村情汇报、翻看3年扶贫规划初稿。根据初稿预算,完成全部项目总资金超过300万元,而在3年间可供保障的资金只有100万元左右。怎样做到让有保障的资金,实现脱贫目标,成了科学制定3年扶贫规划的关键。
每件工作都关乎民生,每个项目都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定规划?彭小辉心中没有底。他实地查看项目点、走访周围群众后召开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开门纳谏。镇武装政法委员从“中美俄日”每年的军费开支、实际的军事实力和威慑力角度,形象地阐述科学技术的力量。他提出,扶贫先扶智、实施特色扶贫。
“一个人只要种50棵冬枣、占5分地,按现在的行情,最低可保证人平年增收5000元!”镇扶贫办领导、镇冬枣协会总监充满信心:“村里有433亩旱地,好好利用起来种冬枣,保证5年后亩平收入上万元!如果把技术跟上去,科学管理,最高亩产可达6万元。”
通过集体会商,结合双方实情,形成“循序渐进、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把能办成的事先办好;依靠科技,不断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冬枣产业,提高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实现科技富民、产业兴农、扶贫脱帽”的3年扶贫规划草案,明确每年具体完成哪几件事。
根据草案,把全村户主不在家、或缺乏劳力的土地集中流转,由村委统一栽种冬枣,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管理,培植村集体经济财源;3年逐年完成新修800米组道、新建村活动中心、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硬化所有组道;完成山塘硬化、改自来水靠抽水送入水塔为从几公里外引水流入水塔,每年按需实施“星火科技”项目、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政通人和、社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