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英老人在给客人擦鞋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实习生 谭娜 李冬雪)亲生女儿一般的儿媳患重病去世后,七旬婆婆拾起儿媳留下的擦鞋箱,一双一双鞋地擦,一元一元钱地赚,立志要率领全家辛勤劳动还清儿媳治病欠下的40多万元债务,给那些在危难之际帮助过他们家的人一个交待。
今年以来,这个故事开始在江北新城广为传颂。
自采800服草药,没有留住儿媳生命
6月12日下午13时,正是热浪袭人的时候,在市区江北广场指定的擦鞋点处,七旬老太张爱英正在熟练地给客人擦着皮鞋。短短几分钟,皮鞋旧貌换新颜,接过客人递来的3元钱,张爱英笑了笑。
张爱英家住邵阳县五峰铺镇马岭村付家组,今年已经整整70岁。据熟悉她的人介绍,她儿媳前年因患乳腺癌去世了,之前长达四年的治疗,家里欠下了40余万元的治疗费。老人现在使用的这个擦鞋箱,是她儿媳生前留下的。
张爱英的儿媳彭春娥虽然从小没上过学,但嫁到张爱英家后对公公婆婆十分孝顺。2009年,38岁的彭春娥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且已是晚期,这时,她最小的儿子才1岁多。为了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公公伍发章每天都要上山采草药,婆婆张爱英则负责给儿媳熬药。日复一日,张爱英足足为儿媳煎了800服草药。然而,如此强大的亲情,依然没有斗过病魔。2013年农历8月22日,彭春娥过完了生命中最后一个中秋节,离开了人世。
“我儿媳嫁到我家20多年,从来没跟我红过脸。”说起自己的好儿媳,张爱英眼里噙满了泪水,“每年农忙收稻子,我儿媳每次都抢着扛稻谷,其实我那时身体还吃得消,家里的饭菜也是儿媳做。”
张爱英从小就失去母亲,深知母爱对子女的重要性。“儿媳嫁过来后,我一直把她当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甚至比对亲生女儿还好。我们婆媳俩的关系,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好。”张爱英说,“我本来想要一辈子对她好,没想到她走在我前面了……”张爱英开始哽咽。
背上擦鞋箱,挑起养家糊口重担
张爱英儿子伍昕曾在广东和上海等地务工,心爱的妻子去世后,他一度一蹶不振;老伴伍发章身体也不好,同时患有关节炎、脑血栓和肾结石等多种疾病,长年需要药物治疗;儿媳留下的孩子更是嗷嗷待哺。养活一家人的重担,就这样突然落到了年迈的张爱英肩上。
儿媳患病之前,曾在江北广场一带擦过鞋。2014年正月刚过元宵,张爱英背上儿媳留下的擦鞋箱来到邵阳市区。
一个擦鞋箱,一把老式藤椅,一张板凳,就是张爱英养家糊口的全部家当。她每天清早出来,中午回去吃个饭,晚上路灯闪亮的时候才回家。6月12日那天,从早上6时到下午14时,张爱英一共只擦了四双鞋,赚了12元钱。“有时生意要好些,最多的时候可以赚到60多元一天。”张爱英解释。
从张爱英当擦鞋匠起,她就一直住在江北广场附近的小女儿家。今年41岁的小女儿也并不宽裕,丈夫的眼睛患有遗传性疾病,就连纸币放在手上都辨认不出来,直到他拜师学艺开了一家按摩店后,家庭经济才有所好转。因此,尽管每天擦鞋赚钱不多,张爱英还是坚持每月出一部分钱用来帮女儿女婿交水电费。
最让张爱英揪心的,是她的孙女。尽管孙女所在的学校每学期给她700元钱困难补助,但年仅14岁的她还是决定辍学外出务工。看到这种情形,张爱英十分难过:“以后无论如何都要把孙子伍豪培养出来,因为农村人只有读书才有出头之日!”
在母亲和女儿的感召下,沉沦了一年多的伍昕开始坚强起来。他重新挺起男人的胸膛,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
感恩社会,誓还40余万元债务
儿子的觉醒和振作,让张爱英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当初不少亲朋好友都是将修房子的钱借给了我们。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寒心,一定要早日将欠的40多万元债务还清。”张爱英坚定地说。
今年入夏以来,每天清晨六时,张爱英便早早来到江北广场的擦鞋点,坐等客人到来。在这个指定的擦鞋点没有设置之前,擦鞋匠一般都是躲在人行道旁边摆点,不仅要忍受日晒雨淋,有时还得被城管赶走。“这个指定的擦鞋点非常凉快,还有便民凳,路过的人也多一些,对我生意有好处。”张爱英对政府的关爱充满感激。
但张爱英又说,现在是夏天,穿皮鞋的人少,擦鞋生意总体还是要比冬天差。不过总有那么一些听说过她故事的好心人,经常过来照顾她生意,还会跟她聊聊天,鼓励她坚持下去。她透露,北塔区有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在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表示愿意免费接纳她孙子伍豪入学。“还有一些好心人,经常等我擦完鞋后,扔下10元钱就走,我追上去找钱给他们,他们说什么也不要,还说我的鞋擦得好,值10元钱。”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
“我、我儿子还有我孙女算了一下,如果没有意外,今年年底的时候,就可以还第一笔钱给那些帮助过我们家的人了。”张爱英有些骄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