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伍洁)7月17日上午,双清区刘旭飞女士拿着省人民政府给予她外公李国重被评定为烈士的批复文件时,喜极而泣地说:“终于完成外婆的遗愿了。”
重伤养病不忘宣讲抗日救国
1942年1月8日,李国重在长沙会战的汉家山战斗中阵亡。今年7月13日,省人民政府下文评定李国重为烈士。
李国重1908年出生,是邵东县黑田铺镇人。他8岁时,父亲意外身亡;12岁时,母亲改嫁;14岁时,他跟随同乡来到邵阳当学徒。18岁时,他被国民党军队抓去,进入陆军第七十三军。3年后,他当上排长。29岁时,他被选拔送到黄埔军校深造了两年。在湖南省历史档案馆的人物卡中,李国重给自己填写的别名叫“粹先”,意思是:要想干革命,自己必须先做到粹而不杂、鞠躬尽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长沙市文物局主编的《七十三军抗日战史》记载了李国重第一次重伤的经过:1940年,在湖北省崇阳县大沙坪,国民军第七十三军三次围攻大沙坪。同年12月22日,日军步炮兵八百余人,由毛石堰进至月亮山,向黄茆桥方向进攻。第二三一团李国重营长于老虎坪、月亮山之线向日军发起猛攻,敌势受挫,但李营长重伤。李国重的妻子当年讲述,敌人子弹击穿李国重的喉部位置。
李国重因重伤回到邵东老家休养半年。在养病期间,李国重到邻居家到族长家,召集乡亲开会宣讲“先有国家,再有小家”的抗日救国思想,并教乡亲们唱抗日歌曲。李国重伤口刚好,就想重返战场。妻子深知战场险恶,苦苦哀求丈夫安心在家种田算了。但李国重义无反顾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定要打败日本人才回家。1941年秋天,他带着镇上两名年轻人再次投身部队。
四次负伤仍与日军肉搏到底
台湾国史馆史料记载,1942年1月7日白天,在汉家山战斗中,国民军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击溃了日军一次进攻。由于国民军七十三军军营与汉家山不及1公里的距离,保卫汉家山阵地尤为关键。
1月8日凌晨,日军突袭汉家山,负责山头防守的二三一团第三营中校营长李国重身先士卒,带头指挥士兵参加战斗。在激战中,他的大腿被日军子弹击中。倒地后,他仍顽强匍匐前行。与日军争夺223高地时,身上已有三处伤口的李国重,仍倒地与日军展开肉搏,最终因第四次伤势过重而阵亡。
战友在清理李国重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肚皮被日寇刺刀剖开,内脏全部裸露在外,非常惨烈。在这次战斗中,国民军牺牲了2名营长、20多名连长排长和500多名士兵,共歼灭日军600多人。由于李国重英勇杀敌阵亡,1942年1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发电报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恳请追认李国重为上校优抚以慰忠灵。
李国重战场阵亡时年仅34岁,当时留下遗孀和2岁多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