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刘波 刘志坚 实习生 罗昊)从2008年起,在新邵县陈家坊镇谭家村女会计李珍秀心底里,自己有两个家,即一个大家,一个小家。小家里,有自己相濡以沫的丈夫及一对女儿;而大家里,成员可多了,成员包括谭家村的全体村民。
是顾大家还是小家?回答这个问题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过,李珍秀用实际行动回答,令人敬重——用自己柔弱肩膀,硬是撑起两个“家”。
丈夫眼中的好妻子
今年52岁的李珍秀,29年前与谭家村11组村民邱建新结为夫妻。婚后生了两个女儿,一家四口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正月的一天,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因土方坍塌将身子严重压伤,经过抢救治疗,丈夫虽然保住了一条生命,但还是留下了终身残废,至今卧床不起,行动不便。
李珍秀说,丈夫遭受重伤后,为了救他的命,家中几乎值钱的财产都全部变卖,用于治疗费用。当时,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还在读小学。此后,李珍秀既要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又要看管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还得耕种好自己家里的责任田地和喂养家禽家畜。为唤醒植物人丈夫,李珍秀每天总是不停地在丈夫耳边说话,鼓励丈夫坚强活下去。渐渐地,丈夫的双眼开始从呆板变得稍微可以转动起来,再后来慢慢地能说上几句简单的话语,李珍秀能用爱心让瘫痪丈夫出现奇迹,家人都是兴奋不已。
丈夫瘫痪后,倒屎倒尿、帮丈夫擦洗身子、穿衣裤、喂饭便成了李珍秀每天的必须功课。炎热的夏天,她生怕丈夫生褥疮,每隔几个小时得帮丈夫翻一下身子,每天擦两次身体。作为一个柔弱女子,每次给丈夫擦身子都要双腿跪在床上,一手抱着丈夫,一手给他擦身,一擦就是一二十分钟。丈夫身上干净了,舒服了,李珍秀自己却累得大汗淋漓。一到冬天,李珍秀喂过丈夫吃饭后,自己的饭早已冰凉,她只得再把饭菜热热匆匆吃下,再去责任地里干起农活。
每天她大清早起床给丈夫穿好衣服、洗脸、做好饭,喂完早饭后便去忙碌村里的一些事情。哪怕在外多累多苦,只要一回家她就每天坚持帮丈夫做按摩治疗,做丈夫喜欢吃的饭菜,尽最大努力悉心照顾好丈夫。
村民心中的好村官
2008年,谭家村村支两委换届,李珍秀因能力强、人缘好和素质高以高票当选为村会计职务,上任后的她,总是默默地奋战在农村基层第一线,带领百姓调整产业增收致富。
作为基层干部,民事调解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2013年的一天,村里四组两位村民为责任田的田埂堆草发生纠纷,当时双方都互不相让,甚至还大打出手。打斗中,一方村民的眼睛在打斗中受伤,当时组里也有几位村民及时前去劝说制止且无效果,后来李珍秀得知情况后,马上组织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两个多小时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这起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李珍秀胜任村官至今,成功帮助调解村民纠纷矛盾20余起,很多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了她的调解有方。李珍秀回答是:“矛盾纠纷调解,难度肯定是有,但只要对调解工作热心、尽心,对每件事都‘一碗水端平’,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和解决不了的纠纷。”
她担任村里秘书后,村民们要办个啥事情,她总是热心去办好,从不拖拖拉拉,“为村里和村民也办了很多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村民们这样评价了李珍秀的为人。
这些年来,谭家村的变化确实很大,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的杨柳桥河上修建了一座造价为10余万元的大坝,硬化了3.5公里长的村道,帮群众圆了盼望多年来的修路梦。2013年,村里还修好了一条400多米长的主要水渠和5条全长1400米的支渠,水渠两旁全部用石块砌成,沿线还新修了高标准机耕道,将可以解决500多亩粮田灌溉和机械化作业问题。现在村里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水利基础建设也大有改善,村里有活动室,有线电视进了各家各户,特别村支两委带动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村民规模养殖、制稻、和服装加工现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一大亮点。
“村民信任我,我就得对得起大伙的信任。”作为陈家坊镇为数不多的女村官,李珍秀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