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胡谦 通讯员 肖策文)8月10日,邵阳市区洋溪桥污水处理厂内设备不停运转,从双清区和资江南岸的大祥区约30万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沉淀、氧化、消毒等工序,最后变成清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排入资江。
自2008年起,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我市开始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0年,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1个,完成市本级和9县(市)中心镇第一期污水管网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又先后完成了江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洞口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改工程建设。宝庆工业集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邵东、新邵、绥宁污水处理厂二期等新建扩建项目也正在启动。目前,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0.5万吨。
与此同时,我市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加快实施老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排(截)污管网652.3公里,其中市本级190.2公里。邵东廉桥、新邵陈家坊、隆回六都寨等重点流域8个重点镇污水管网建设也正在全面推进。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市12座污水处理厂建立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分析记录、减排台账,促进了污水处理设施由数量型向效能型转变。
为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与水平,去年,市政府又投入130余万元支持市环境监测站增添仪器设备,拓展监测项目,确保水源水质109项指标中的大部分能自我检测。经过努力,我市县级站基本达到三级标准,监测分析能力得到增强。目前,我市正着手启动的资江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