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行活动现场,我市医疗卫生单位为市民提供免费检查。罗哲明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贺旭艳 通讯员 邓蒲梅)邵水之西,资江之南,美丽的大祥栉风沐雨。而今,在中华民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祥区美好社区建设开启的美好生活新梦想,感受时代的脉搏,家园的变化,体会触手可及的幸福!
大祥区总面积214.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9个街道5个乡镇的54个社区、78个行政村。为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今年大祥区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首批启动了12个美好社区(雨溪、神滩、百春园、金桥、邵府街、西城、红旗路、仙人井、沙子坡、九十亭、樟树垅、沙井头)的建设。对照全市美好社区建设的规范标准,这12个美好社区8月底全部完成创建。
创新服务建设美好家园
美好社区建设启动以后,12个社区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设施,纷纷建立起标准化的“一站一园一场七室”,即社区服务站(中心)、幼儿园、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党群活动室、警务室(调解室)、卫生计生健康服务室、社会工作室(志愿者工作站)、社区居民(党员)代表议事室、文体活动室和档案室。
原本没有社区服务用房的金桥和西城社区,区委区政府特意划拨资产,供两个社区新建了一栋六层楼高的社区服务大楼。除了各自分开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两家社区整合资源,共建了高标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室、健身室等服务场所。一些已建起社区服务平台的社区,因为功能布局不健全或是不标准,又重新做了布置或装修。
社区的绿化、亮化、净化也得以升级。雨溪社区在社区服务大楼旁边修建了分设健身器械、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广场舞、音乐娱乐等区域的文体活动广场。百春园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和拆违专项活动,今年6月共拆除违章棚架和违法建设80处。仙人井社区目前已在临河空地建设景观和宣传栏,下一步打算铲除仙人井周边的菜地,利用当地优势为社区群众打造一个美丽的休闲胜地。
“硬件建设是必要的条件和基础,最重要的是发挥社区的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让居民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当新建的社区服务场所以漂亮的身姿赢得大家眼球时,如何有效地把相应的服务灌注进去,成为区委区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对此,该区围绕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精细、更加注重功能,着力推动资源和服务管理下沉,合理确定社区服务平台的职能范围,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覆盖的网格化机制,完善服务流程和要求,提高服务效率,加快建立“一本三化”(以人为本,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服务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效应的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品牌。
红旗路社区按照美好社区推行的“3+N”治理模式,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加若干个社区网格,将所辖地域按小区、楼栋、院落划分为17个网格。从社区干部、居民当中聘请17名“网格员”,具体负责网格内的管理服务事项。居民群众办什么事情,电话联系网格员,网格员及时上门处理,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樟树垅社区的儿童幸福家园从2013年开园至今,累计开园323次,接待儿童8965人次。本着“让儿童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原则,家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社区还建起了绿色网吧,开通了光纤和WiFi,定期免费开放。该社区最近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雨溪、神滩、百春园、金桥、邵府街等社区设立了日间照料中心,配置娱乐、休闲设施,并采取互助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照料辖区“空巢”老人。金桥、西城、沙子坡等社区配置了社区小食堂,计划采取就近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方式,为辖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老龄群体提供助餐服务。
“美好社区建设的目的是让社区群众满意。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要以社区居民群众为核心,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需要的问题,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把社区打造成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大祥区委书记吴劲松如是说。
居民自治活出美好人生
在加快12个美好社区建设的同时,大祥区注重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其他社区的建设水平。城南街道的白洲社区虽未列入12个美好社区,但其居民自治开展得有声有色,养老服务已列入民政部示范点。该社区有“村改居”居民2800多人,集体财产的对外租赁、社区的基础建设等重大事项,都须经居民代表会议表决。
8月21日上午,在白洲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里,有的老人在棋牌室娱乐,有的老人在活动室打太极拳,都是一脸怡然模样。活动中心不仅有图书阅览室、健身房、演艺大厅、厨房、休息室等多个功能区域,还有各种各样的文体设备、演出服、舞龙的道具等。75岁的费建军介绍,每天晚上都有四五十位居民在这里健身娱乐,白天则以打牌的居多。中午要是有空巢、老弱病残的老人不回家吃饭,就由社区免费提供简单的中餐。
据了解,根据群众的要求,社区利用原有的两栋企业厂房,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交给老年协会管理。每年组织两场大型文艺汇演活动,送老人到长沙等地培训,加上添置物件、日常维护等,一年的花费约10万元。社区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给予100元养老补贴,每增长10岁追加100元。自购养老保险的,可以选择一次性补贴8000元。每年春节,社区还会拿出钱来慰问困难户、优抚对象、老党员等。对考上一本、二本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元和500元。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居民,除国家的救助政策外,社区补助1000元……这些福利都是社区居民自治的成果。
“美好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提高居民自治水平。要培养居民骨干,组建居民社团,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强化联防联帮,实现通过居民自身的力量和社区事务的参与来凝聚社区人心,强化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治理。”这是吴劲松提出的理念。
事实上,在大祥区社区建设进程中,无不融合着居民自治的身影。从美好社区各有特色、渐成气候的社区服务品牌,到活跃在资江南路、城南公园、魏源广场、西苑公园的民间文化活动,甚至是居民自发的互帮互助、楼道保洁等,都体现出社区成员不断自觉强化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美好社区建设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不断出现,大祥区将不断适应新趋势,解决新问题,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参加美好社区行活动的市民在参观大祥区社区形象展。罗哲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