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在绥宁县唐家坊镇的老祖山下,隐藏着一个占地不到100平方米的袖珍小庙——吉衣大庙。今年以来,这座小庙突然成为当地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不为别的,只为70年前,这座小庙曾经庇护了唐家坊老街300多名百姓。
难忘的庇护
1945年5月初的一天,一对日军突然从武阳窜至唐家坊镇老街,他们是受头领的派遣,到繁华的唐家坊老街抢物资来了。唐家坊老街的老百姓见过当年红二军团在鸡公坡痛击国民党反动派,有些胆量,看到荷枪实弹的日军在自己的土地上奸淫掳掠,毅然抄起扁担锄头奋勇抵抗。带头的鬼子小队长恼羞成怒,下令用机枪向反抗者扫射,唐家坊老街顿时血流成河。剩下的老百姓见势不妙,纷纷登船渡过唐家坊河躲进吉衣大庙中。日军追赶至此,见该庙背山面河,钟灵毓秀,不敢造次,哇哇乱叫一阵后退回老街洗劫物资去了。
“当年,我还只有12岁,拖着弟弟妹妹一起躲进庙中,吓得全身发抖。后来听大人们说,那天吉衣大庙一共保护了300多人。”一名今年82岁的亲历者回忆。
吉衣大庙庇护当地群众,不仅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发生在2001年的“6·19”洪灾中。当日凌晨,唐家坊老街一带已成一片汪洋,但与老街同样高低的吉衣大庙却巍然屹立在洪水之上,于是,无处逃生的受灾群众纷纷躲到庙中,数十人又得以生存下来。后据当地干部实地测量,吉衣大庙表面上与老街高低持平,实质上比老街的位置要高出10多米,就像资江西湖大桥上游的状元洲一样,看上去矮矮的,但1996年的资江特大洪灾都居然没有将它淹没。
有趣的官司
鉴于吉衣大庙对当地群众的庇护,人们自然对它的来龙去脉发生了兴趣。据当地退休教师袁光伟介绍,吉衣大庙后面隐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官司。
吉衣大庙的前身是位于唐家坊镇联兴村的大神庙,始建于明嘉靖中叶(约十六世纪六十年代)。百年后的清顺治年间(约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一场特大洪灾摧毁了大神庙,庙里的四个菩萨随着虾子溪一路漂荡,在虾子溪与唐家坊河的交汇处搁了浅。大神庙本是联兴袁氏族人供奉的庙宇,洪灾过后,唐家坊老街一带的袁氏族人与联兴的袁氏族人联合在菩萨搁浅的地方重修庙宇,占地约300平方米。由于该庙正好面对唐家坊河的一个深潭,遂取名“龙潭庙”。
后来,一名嫁到唐姓人家的袁家女子回娘家时,窃走了袁家龙潭庙与淡子坝的地契文书,两大家族就此展开了一场地产官司。就在官司即将输掉的时候,袁氏族人中的一名长者忽然想起当年修建龙潭庙时,曾在庙里埋下一块刻有“吉衣大庙”的暗碑,一挖,果然将暗碑挖了出来,袁氏宗族就此赢了官司,并将龙潭庙改名为“吉衣大庙”。“吉衣”者,当地袁氏族人对“袁”字的美拆也。
简朴的重修
破“四旧”时,吉衣大庙被拆除,1998年冬天重修。
重修后的吉衣大庙建制比原来更加小巧玲珑,占地不到100平方米。但袁氏族人撰写的一副对联,倒经常引得过往行人驻足欣赏。对联写道:“吉衣玄门喜见大神弘道法,龙潭净地好将蓼水洗尘心。”蜿蜒曲折的唐家坊河是蓼水的支流之一。
现在的吉衣大庙已经没有僧尼居住,但每天早晚香火不断。在当地老百姓心中,这里供奉的不只是神,还有善良、聪慧、果敢、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