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部马赛克)课间休息,蒋小英和学生用手语进行交流。 申兴刚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周芝 实习生 朱力波 通讯员 申民兵)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位“特殊”的老师。她虽然只有一只手臂,却打出了很多羽毛球赛的冠军,也带出了许多特殊学生冠军,她教给这些特殊孩子更多的是乐观自信的健全品格。
她叫蒋小英,特殊学校的独臂教师,却撑起了完整的人生。教师节,记者采访了这位乐观知性的老师。
1977年,蒋小英出生于邵阳县。小时候的一场大火,让她失去了一只手臂,初中进入体校学习羽毛球。在市二中高中毕业后,她参加成人高考,进入邵阳电大进修法律。
她记得,那时,由于独臂,平衡性比较差,她的启蒙老师陈老师不厌其烦地教她、鼓励她。后来,她参加各种残疾人运动会,与残疾人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她看到,有的队友失去了双臂,有的身体半截都没有了,但队友们都能乐观地生活。她说:“在残疾人大家庭中,我受益很大,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1991年,她获得全省羽毛球锦标赛第一名;1994年,她在残疾人亚运会上夺得第一名。如今,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似乎于她,没有过不去的坎。
现在,成为特殊学生的老师,她仍旧忘不了自己的恩师。“当时在北京集训,我是一号种子选手,教练们把我放到男队中训练,由于强度太大,脚受伤了,打不了球。”蒋小英说,她的老师就背着她到医院做理疗,为了不落下课程,就在病房给她讲起了动作。因此,蒋小英觉得自己的成功以及后来的幸福生活都得益于恩师们的帮助。
2010年,她担任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班主任。她第一次带的脑瘫学生,在两次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奖,这让她比自己得奖了更兴奋。
除了正常上下课,早上要早训,下午放学后要训练,她基本上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生身上。在训练中,她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这些孩子怕苦。“有时候,他们跑着跑着就不想跑了,因为都是智障孩子,他们没法理解什么是吃苦耐劳。”
“不像自己那会,一心只想拿冠军。”蒋小英说。她的专项训练总共带了十多个学生。她总是鼓励他们,孩子们慢慢地也能理解了。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全国特奥会上,她的5名学生在多个项目中获得3金5银6铜的好成绩。
“特教老师们对残疾孩子付出了很多。”她说,特殊学校的老师不仅是教师,还是保姆。“有的孩子拉屎拉在了身上,你要带他们上厕所,给他擦屁股,换裤子。没有身临其境,就体会不到那种感受。”
蒋小英说,自己一路走来,感受到了很多温暖,有政府的关怀,有爱心人士的帮助。“那时候参加比赛,看到那些志愿者给你这样那样的帮助,真的很温暖。”
运动让她从自卑中走出,比赛让她收获自信和乐观。她说,她这么努力教这些孩子们,就是希望他们能像她当初那样,自信地生活。
)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蒋小英在指导学生训练。申兴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