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洞口县700米高海拔教学点90后老师带领四名学生 炮弹壳敲响上课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建拾敲铃的时候,表情凝重得像在敲警钟。袁光宇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黄宇 谢定局)洞口县挪溪瑶族乡安顺村是一个一脚踩洞口、绥宁、会同、洪江四县(市)的地方,村里有一个设立于1990年的教学点,距离邵阳市区近200公里。近年来,随着不断有志愿者前来这里奉献爱心,隐藏在这个教学点的许多动人故事开始飞出山外。

  一个用炮弹壳做的打铃

  “当,当当——”,这是提示性的上课铃声;

  “当当当!当当当——”,这是欢快的下课铃声。

  11月16日,清脆的教学铃声在安顺教学点反复敲响。这同样的铃声,在雪峰山腹地已经整整敲响了25年。

  由于地处海拔700多米高处,两层楼的安顺教学点几乎一年四季笼罩在云雾之中。铃声从云雾缥缈中传出,仿佛晨钟暮鼓一般,带有几分禅意,也成为当地瑶民把握时间的依据。

  “我们这个打铃可不一般,它是用雪峰会战时留下来的炮弹壳做的。”安顺村支部书记兰大兵介绍,“时间过去很久了,我们也记不清开办教学点时这个炮弹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当初只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打铃铃片才临时用它来代替,想不到后来竟然产生了特殊作用。”

  兰大兵所说的特殊作用,是这里一代又一代老师用铃声警醒学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钟,已经成了当地村民心中的警世钟。25年过去,这个小小的教学点居然先后培养出10多名大学生,其中包括教学点现任负责人徐建拾。

  一位少年老成的教师

  徐建拾是安顺教学点的负责人,也是这里唯一的一名教师。他1991年出生在安顺村,2010年武冈师范毕业,拥有大专和本科文凭,2011年通过公开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同年,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安顺教学点参加工作。

  “我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一再告诉我们,我们教学点的打铃是用雪峰会战时遗留的炮弹壳做的。老师曾带着我们考证过铃片到底是用中国炮弹壳做的还是用日本炮弹壳做的,但由于铃片已经长满了锈,根本就考证不出来。不过,老师的话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在铃声的激励下,我们每个学生学习都十分努力。”徐建拾说。

  徐建拾今年才刚满24岁,但头发已稍微有些谢顶,面部表情也十分凝重,这跟他特殊的成长经历分不开。徐建拾的姐姐刚出生就夭折了,随后出生的哥哥也只活到一岁多,母亲也于2008年因病去世,剩下他和年老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如果不是因为贫穷落后,我想我的亲人不会这么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人间。所以,当2011年分配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留在城里,我却想也没想就选择了回老家。我希望通过我的付出,让家乡富裕起来。”徐建设表示。

  现在安顺教学点只开办小学一年级,目前徐建拾在这里已经送出去四届学生了。“我敢保证,我每届输出去的学生,都是优良产品。”徐建拾说。

  “我们村民都十分感谢徐老师。他年纪轻、抱负大,四年来把他的青春热血,毫无保留地洒在家乡这片土地上。要是没有他,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不得不到山下20多公里的乡中心小学去读。”安顺村村主任雷鸣说。

  四个奋发向上的孩子

  徐建拾现在教的第五届学生有四个孩子,他们都是00后,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其中两个女孩陶若菲和陶若珊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徐建拾虽然自己连女朋友都没有找,但却为四个孩子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

  安顺教学点执行的是上午9时开课和下午15时30分放学的作息时间。今年10月中旬的一天,时间超过9时了,可陶家双胞胎姐妹还没来上学,家长电话又打不通,徐建拾赶紧沿路去接,结果发现两姐妹被一处塌方堵住了。徐建拾将两姐妹一一背过塌方地带的危险处,下午放学的时候又将姐妹俩护送回家;今年9月份的一天,刚满六岁的男生洪穆辉同样过了开课时间不见踪影,徐建拾前往寻找,原来是一匹彪悍的马儿横在路上吃草,胆小的洪穆辉吓得不敢前进。徐建拾一边安慰正急得哇哇大哭的洪穆辉,一边将马儿赶到山脚,及时赶回教学点给孩子们上课。

  在教学点,每个中餐都是徐建拾亲自动手帮学生们做;有时碰到恶劣天气,还要帮孩子们做晚饭。与此同时,徐建拾秉承安顺教学点的前辈教师们,始终没有忘记将教学点打铃的故事告诉学生。今年纪念抗日战争暨雪峰会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徐建拾专门组织学生赴江口镇参观了纪念抗战烈士纪念碑,并搜集了大量雪峰会战的资料供孩子们学习、观看。孩子们虽小,但记住了在他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血腥侵略,更曾有过殊死抵抗。

  极度偏远的地理环境,造成安顺村一带至今缺少有线电视,书籍,成为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一批又一批来自远方的志愿者来到安顺村,在给孩子们送来丰富多彩图书的同时,亲耳聆听一番炮弹壳铃片发出的警钟。11月10日,新华书店邵阳分公司的五名志愿者冒雨给孩子们送来了上千册精心挑选的书籍,惹得四名孩子趴在书堆上迟迟不肯起身。“我要认认真真多读书,读好书,长大之后,做一个像徐老师这样能为家乡做贡献的人。”安顺教学点六岁半的孩子彭嘉鸿说。

徐建拾在给四个学生上课。袁光宇 摄

孩子们如饥似渴争相阅读志愿者们送来的书籍。袁光宇 摄

徐建拾和他的四个学生。袁光宇 摄

作者:袁光宇 通讯员 黄宇 谢定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