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隆回县本土“文化苦旅者” 行走20余年积累40万字旅行散文发表新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陆显中行走在乡野中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罗哲明 通讯员 刘瑞君)11月7日,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的《乡村印记——陆显中行走散记》新书首发式在隆回县ibook书吧举行,本土作者陆显中与现场嘉宾分享了新书内容和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在陆显中20余年的行摄时间里,他的目光和镜头一直恋恋于人文民俗,日长月久,渐渐积累了40万字的旅行散文,30万张摄影图片,因为单纯的信念和执著,他以一己之力,一点一点地打造了一个“乡村印记”民俗展览馆,在紫陌红尘中嵌入一笔雅致古朴。

  花瑶山脊飘逸的影子

  为了在时光的急速更新中,留住历史的记忆,留下传统文化的物证。陆显中走遍花瑶的山山岭岭,深入外人不入的村村寨寨,和那里的人一起喜怒哀乐,感受最具性情的民间传统,以至于常常把自己遗落在了大山深处。为了他执迷的花瑶,他往返虎形山百余次之多,和寨子里的女人跳舞,和男人大碗喝酒,穿着花瑶男人的褂子,哇哇得儿地吼。他知道花瑶的前世今生,懂得每一件挑花裙的构图及含义,发自肺腑地惊艳和激赏。他痴迷着花瑶女儿箱,像遇着他前世的情人,百般放不下。在大雪彻底封锁了世界的天气里,陆显中拄着树棍翻山越岭,只为了看一个花瑶姑娘怎么在吹弹唱打中出嫁。他还能告诉你瑶家丧事中的一切规矩和礼制。总之,他几乎比普通花瑶人更透彻地懂得花瑶。

  农家是他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性情中人,陆显中身上融合着入世的进取,和出世的隐逸淡泊,显得既成熟,又天真。他喜欢咖啡营造出来的情调,同时也喜欢着牛棚与猪圈。在行摄贵州、四川的时候,他住在牛棚里,一边拍打蚊子,一边看满天星光,觉得世界何其美好。时不时闯入臭烘烘的猪圈里,看望“二师兄”够不够肥美。他认为自由自在的鸡、鸭、鹅都是可赞美的,都令人充满了生命的感动。

  在贵州从江县山岗村燕窝苗寨,陆显中根本不像一个驻店小住的过客,仿佛他生来就是那里的,他和那里的人一起欢笑一起尖叫,围着红红的篝火,扯开他那五音不全的嗓子,与男人女人们东扯葫芦西拉叶地对唱山歌,大大咧咧地撩过一条女人晾晒着的花裙头巾,随意围在身上,笨拙而疯狂的扭动身子,跳啊、唱啊,喊哟……不知道什么样的缘分,使异族男女都喜欢着他,反正,他总是有办法使男女老少都喜欢他,他足迹所到之处,总是处处留情的。

  歇了业的米糖担子,日渐凋零的打铁声,萎缩了的传统手工造纸作坊,衰败了的滩头年画,在他看来都深有意趣,他为之痴情缠绵,乃至似傻如狂,一路追到人家家里,各种寻根究底,各种软缠硬磨,并且非得吃了人家的饭才走,酒足饭饱,原本素昧平生的人,便有了朋友情份。

  守护即将消逝的记忆

  在苦过、累过、走过之后,陆显中越来越沦陷于民间传统文化,不可自拔。等闲不可再见的竹砻、木碓,被废弃的石磨、榨油槽,乃至一口铁锅、一把草锄、一张纸帘,一把被时间磨去了半边的饭勺子,都是陆显中的艳遇。花瑶山民的一件布衣衫、一条挑花裙、一圈长腰带、一个彩头巾、一双绣花鞋,一副在脚上缠了几十年的破绑腿,都是他的珍藏。

  在他创办的“乡村印记”博物馆里,一段历史、一种民族风情赫然在目,那些最平凡的,最细微的物件,因为被它的主人抚摸过,被岁月打磨过,被血和泪浸润过,被一个时代爱过和恨过,因此而价值倾城。

新书首发式上,陆显中为读者签名。

作者:罗哲明 通讯员 刘瑞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