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杨波 通讯员 胡德积)阴雨!又是阴雨!12月10日上午,攀登者合作社创始人刘光文和两位90后创业伙伴,在合作社承包的隆回县西洋江镇南路村的晚稻田中,轮流开收割机忙碌抢收。作业时,收割机多次陷入泥潭动弹不得,只能不时借助拖拉机“脱险”。创业伙伴郑建国介绍:“像那田,陷了好多次,今天,用拖拉机拉过四五次。”
12月中上旬,正是隆回县乡村冬种季节。可是,持续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让隆回县西洋江镇攀登合作社三位90后,还有180多亩晚稻没有收割,冬种也无法进行,年轻的90后种粮大户深感无奈和揪心。
1991年出生的刘光文,201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今年,他通过合作社种了1400多亩水稻,其中有400多亩晚稻。
从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隆回县基本上进入了阴雨“震动”模式,阴雨连绵。因为天气恶劣,田中积水过多,无法收割,到12月6日,合作社还剩下180多亩晚稻浸泡在田中。
12月7日,刘光文曾经派出收割机,来到东湾村的田里进行晚稻抢收,哪知收割机陷入淤泥,拖拉机也无力“营救”。而且,当天抢收出来的少量晚稻谷质不佳。
和刘光文共同创业的90后宁佐喜说:“没下雨的时候收回的谷子,黄亮亮的,米质好很多。下雨的时候抢收回的,米质很差,而且坏了很多。”
趁空隙时机,刘光文和郑建国在田边算了一笔账:每亩晚稻包括种子、犁田、插秧、施肥、植保等,每亩已投费用达1000元,200亩田总投入将近20万元。如果不收,这些钱打了水漂。如果要收,晚稻错过了11月上旬收割最佳期,产量大为降低,每亩仅能收250公斤谷子。刨去请人收割、烘干等费用约300元,每亩收稻子可挽救损失约200元一亩。但总的来说,亏了800元一亩。这200亩田等于亏损16万元。
正在西洋江检查工作的隆回县农业局局长吴厚宾获悉情况,冒雨查看了刘光文在茶岭村的田。吴厚宾发现:因为长期雨水浸泡,谷粒变质,颜色变黑,同时出现霉化,造成脱粒,既影响产量,也影响米质。
吴厚宾说:“如果在3天之内把它收割完,损失在40%以上;如果在一个星期内,损失就要达到60%以上了。”
当天,隆回县农业局做了统计,该县共有2000多亩晚稻没有收割。农户缺失惨重、苦不堪言,晚稻抢收迫在眉睫。
为了和老天抢时间,隆回县农业局首先鼓励大户自力更生抢收晚稻,再联系了秋收任务业已完成的大户,为晚稻冬收提供收割机及烘干设备。
烦恼归烦恼,刘光文等三人最后确定还是要收。在政府的协调下,刘光文和伙伴们趁着天气好转,先收割完了茶岭村的30多亩晚稻,然后又来到南路村和东湾村抢收晚稻。
对于收割机无法作业的稻田,虽然气温只有几摄氏度,刘光文还是出高价组织当地村民收割。收割完的稻子送往政府协调好的大户处烘干。
这几天,三个“90后”早晚出工时间比以往各延长了三个小时以上,每天晚上直到12时都还在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