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马娟 通讯员 谢海龙)路网开拓,新区崛起。脚下的土地是城市发展变迁的最先感知者,也是城市扩容提质的最坚实保障。

  怀邵衡铁路征地拆迁高速推进、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字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十二五”以来,市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始终以城市发展“排头兵”的担当,冲锋项目建设前线,全力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获得国家、省国土资源部门的充分认可。

  “十二五”期间,市国土资源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国土资源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集约管理护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市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一边是因城市扩容不断增长的用地需求,一边是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何充分保证城市发展用地需求?市国土资源局不断加大土地集约力度,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近五年来,我市土地平均产出效益由2011年的每亩2906元提高到2014年的4040元,先后推出武冈市村民集中成片建房、隆回县成立村级耕地保护协会、邵东“国民共进”治理采空区等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武冈市、隆回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全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工作先进单位。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城市发展用地腾出了空间,2011至2015年,全市批准建设用地9.18万亩,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65%,实现土地价款228.83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50%,为怀邵衡铁路、湘商产业园等一批稳增长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用地保障。

  严控红线守耕地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母。

  “守护耕地,就是守护820万邵阳人民生存发展所依。”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谢景峰说。但要平衡好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还需要有敢于迎难碰硬的决心。近年来土地“管家”们始终严守耕地红线,秉着“占用一寸、还垦一寸”的原则保护耕地,至2015年,我市已连续15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保护耕地,不仅仅是保证耕地面积,更要注重耕地质量。近年来,该局加大基本农田整治力度。2013年开始,我市启动的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重大工程项目,累计整治面积72.24万亩,完成投资15.6031亿元,是我市建国以来最大的国家投资农业项目。

  通过“一对一治疗”,许多贫瘠土地重焕生机。“十二五”以来,我市先后成功培育出武冈市邓元泰油菜花景观、邵东县生态葡萄、邵阳县万亩油茶、邵阳县油用牡丹、蔡锷乡蕌头产业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此外,对57个废矿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成效显著,其中新邵县龙山金锑矿获得“绿色矿山”称号。

  业务创新强服务

  “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灵魂”。土地管理者对脚下的土地了解越深,越能让土地利用达到最佳效能。近五年来,市国土资源局着重业务创新,随着广大干部职工对土地了解的深入,一项项业务瓶颈得以突破,为全市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土地服务保障。

  今年7月30日,“数字邵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顺利通过省专家验收。依托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国土资源一张图、地质灾害、建设用地、矿业权管理、储备用地计划管理、天地图等应用系统。平台使用后,可运用于国土、公安、城管、房产、气象、水利、卫生、交通等多个领域,大大提升政务管理工作效能。

  2010年以来,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步,业务亮点频频闪现:市政府与省地矿局签订了地质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配合关闭落后小煤矿93家;短陂桥矿区查明煤层气储量15亿立方米并抽采压裂成功;绥宁县发现大型优质矿泉水源;建成新宁崀山、新邵白水洞、绥宁黄桑3个地质公园,培育了矿业经济、地质旅游、测绘地理信息新的经济增长点。

  完成产权登记改革。市政府印发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调整和机构设置实施方案,在国土资源部门设立了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不动产登记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者:马 娟 通讯员 谢海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