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刘巍)“三边三年”绿色行动,连续三年全市排名第一。邵阳县有什么高招?12月15日,记者来到邵阳县寻经探秘。
三年行动 结出硕果
2015年是全市“三边三年”绿色行动的收官之年,邵阳县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每届领导都把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油茶产业等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全县林业事业从未停止过持续发展的脚步。”邵阳县林业局局长易昌晏感慨道。
近年来,邵阳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边三年’绿色行动要求,全力推进“三边”绿化造林,如今已全面超额完目标任务。全县累计完成绿色通道建设388公里、绿色水道建设120.8公里、绿色家园建设县城面上荒山造林1202.3亩,完成三边沿线第一层山脊线范围内荒山造林12560亩、退耕还林造林10726.9亩,新建马鞍山森林公园和双庐森林公园2个。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都达到90%以上,造林面积合格率、造林质量合格率、造林管护合格率都达到了100%。2013至2015年该县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工作排名第一。
植树造林 规划先行
为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三边”造林。邵阳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副县长、人大副书记、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四大家”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县绩效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实行“一票否决”管理。
邵阳县率先在全市编制了《邵阳县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将造林绿化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致力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翠”和彰显“中国茶油之都”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同时,根据“三边三年”绿色行动要求,对《邵阳县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进行修订,提出了“绿地布局均衡、功能合理、景观突出,独具邵阳县区域特色”的建设目标。
创新机制 多元造林
过去,邵阳县直机关单位是三边造林的主力军。后来,这单一的造林机制变为了市场化运作和属地负责相结合的模式,实行了多元化造林: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重点路段、重点山头实行大苗造林,由政府公开招标,承包给有资质的专业绿化公司和有实力的大户造林。国省干道、河道沿线视线内第一层山脊线内的荒山造林由所属乡镇政府负责组织落实。
另外,每年“植树节”,该县“四大家”领导亲自带队参加义务植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近3年累计植树900多万株。县城规划区内荒山造林补植、天然林管护实行部门单位负责制,136个责任单位一包五年不变,直至成林见效。
加大投入 保障造林
为破解“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工作资金困难的瓶劲问题,该县财政每年预算2000万元,同时整合退耕还林后扶、油料生产大县等项目资金1000万元用于三边绿化造林工作。三年来累计已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三边绿化造林工作,有效地保障了绿化造林工作的有序推进。
在实行部门单位筹资方面,该县直各部门每个单位每年必须安排5000元以上资金专门用于县城生态圈的绿化造林和抚育管护,面积共计0.12万亩。除了财政支持和部门单位筹资外,还通过多方筹资,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双庐森林公园。
统筹产业 提升造林
在建设过程中,邵阳县按照“高山造用材林,旱土荒山造油茶林,沿路沿河两边造风景林、城区建花园式单位”的规划要求,尽最大限度地发挥造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统筹油茶特色产业上,该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将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来定位。该县在“三边”造林的规划设计、布局和品种选择上充分导入油茶元素,在组织保障、土地流转、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面支持“三边”区域发展油茶造林。
统筹绿化苗木产业上,鼓励企业单位、公司及个人在“三边”沿线第一层山脊线内承包荒山荒地建绿化苗圃场或兴办经果园,县政府在种苗木上给予扶持、在税收上给予政策优惠。
统筹森林旅游产业上,该县三年来建成了青松公园、马鞍山公园、莲湖公园、双庐公园,黄塘塘仁樱花园、桂竹山红叶石楠园、马鞍山和刀背山的紫薇双龙等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
加强管护 巩固造林
近年来,邵阳县紧紧抓住育林、护林、补植重要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三边”绿化不仅要造林,更要育林。
为切实保护、利用、管理好邵阳县林业资源。2013年起,该县统一封山育林5年,对全面146万多亩山林实行封刀禁伐,专门下发《关于在全县实行封山育林的通告》。同时,通过严格落实领导“四联”机制,23个乡镇组建森林防火队伍,674个村(工区)成立看山护林队,24小时值班备勤等措施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加强林地保护。每年12月份还组织造林公司、大户对“三边”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巩固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