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新宁33岁小伙签署器官捐赠协议 积极乐观面对病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志愿者代表将7万多元爱心款交到陈小林的手上。  陈贻贵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贻贵)“你要好好养病,争取早日康复!”1月9日上午,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32床病房,深圳市兄弟姐妹爱心协会的6名爱心志愿者代表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看望因病住院的陈小林,并将7.7万余元爱心款交到他的手上。

  看着沉甸甸的这份爱心,戴着呼吸机的陈小林不停地表达着感谢,并送上一面写有“因为有你心存感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锦旗以示谢意。随后,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巍巍青山不思回报护小林,兄弟姐妹舟车千里献真情”的消息,向志愿者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捐赠器官感动深圳爱心人士

  陈小林是新宁县丰田乡当家村人,今年33岁,诊断出患有右侧毁损肺,左侧肺气肿、肺大泡,病情相当严重。然而,每天都在与病魔做斗争的他却特别乐观。他说:“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我的器官还在别人身上活着,这将是我对社会做的最后的贡献。”

  2013年11月,身处深圳的陈小林看到了一则“古巨基签协议死后捐献器官”的报道,他便萌生了捐献器官的想法。于是,他立即联系了深圳市红十字会,说出了想要捐献器官的想法。他却被告知,由于他的户口在湖南,需要在湖南省红十字会才能进行登记。2014年,陈小林开始多种渠道打听如何才能够捐献器官。后来,他联系上了湖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在网上申请,或者自己回湖南省办理手续。由于对网络操作不熟悉,返回老家成为陈小林唯一的选择。

  然而,由于身体一直抱恙,陈小林只能待在气温相对较高的深圳休养身体,不能随意离开。同时,陈小林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日常开销一直非常拮据。对他来说,从深圳返回老家的车费无疑是一笔较大的费用。但他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把捐献器官的事情办妥。于是,他借来路费回到家。

  得知陈小林打算捐献器官的想法后,当家村村秘书罗集中拿出300元表示支持。考虑到手中的费用不够来回,陈小林再次与湖南省红十字会联系,要求对方将器官捐献协议寄到新宁。几番周折后,最终陈小林在新宁县城医院的病房里,拿到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卡”。

  2015年5月,陈小林捐赠器官的事迹经《邵阳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圳兄弟姐妹爱心协会的志愿者看到报道后,为他的义举感动,随即与他取得联系,募捐2.3万元。

  真情相守浓浓爱心跨越千里

  之后,陈小林加入深圳兄弟姐妹爱心协会微信群,并将新宁县丰田乡当家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照片发到该群,引起了爱心志愿者的关注。2015年11月22日,深圳兄弟姐妹爱心协会志愿者来到当家村小学,为该小学修建了一个操坪,添置了健身器材、黑板、电视机、课桌、取暖器等学习生活物品,并为陈小林带来了1.5万元爱心款。

  后来,陈小林因病重多次住院。今年1月1日,他被转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陈小林病重的消息再次牵动着志愿者的心,他们又为他发动了爱心募捐。1月8日,志愿者从深圳出发,驱车8个多小时赶到邵阳,带来了7万多元爱心款,并为当家村的留守儿童带来了40多套帽子、围巾、保暖杯等物资。

  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双庆翠介绍,陈小林患有右侧毁损肺、左侧肺气肿、肺大泡,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经过治疗,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如果受凉就容易复发,建议购买一个呼吸机放在家里,而购买家用的呼吸机需要一万多元。

  深圳兄弟姐妹爱心协会会长温建雄说,作为一个普通农民,陈小林只受过小学教育,却能够有捐献器官这种想法,很了不起,值得资助。陈小林家里有3个孩子,最大的只有10岁,最小的才2岁。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年过60岁的父母种田维持。

  温建雄表示,为了解决陈小林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心进行治疗,三个小孩的上学费用全部由他们来承担。

作者:陈贻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