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唱《十劝》。 陈贻贵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杨坚 李中)“村里举办春节联欢会,虽然没有明星大腕,但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看着就很亲切!”1月31日上午,邵阳市新宁县巡田乡腊元村金叶广场上,77岁村民蒋冬妹坐在火箱上,撑着一把雨伞,眼睛直盯着舞台,笑得合不拢嘴。
当天,尽管天空不作美,小雨淅沥沥下个不停,但腊元村一片沸腾,村里的男女老少打着雨伞挤在一起,翘首以盼一场由村民们自办的春节联欢会热闹开演。上午11时许,演出在欢快喜庆的开场舞《开门红》中拉开帷幕。联欢会的节目都是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独唱、少儿舞蹈、秧歌舞、快板、表演唱、戏曲表演等。充满乡音乡情的演出,让台上台下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看着熟悉的面孔站在舞台上,表演的内容涵盖了村容新貌、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社保等各个方面,都是大家熟悉的身边事,村民们乐在其中。蒋冬妹从头看到尾,她说自己就喜欢看这样的节目,因为演员是身边的人,演的是自己身边的事。“一劝父老乡亲们,切莫打牌上了瘾,赢钱输钱都不好,又伤身又伤神。二劝青年同志们,打工挣钱为家庭,多打电话来问安,寄钱回家尽孝心……”表演唱《十劝》充满了浓厚的地方乡土气息,通俗易懂,教育大家孝敬父母、莫沾染赌博偷盗吸毒等不良习气,倡导村民种植烟叶勤劳致富,有着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蒋重海今年63岁,是表演唱《十劝》的5名表演者之一。他说:“为了这场演出,我们排练了很多天。但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展示快乐的大舞台,让我们觉得很开心。”两位小伙子表演的快板《腊元新貌》以活泼轻快的快板形式,赞美腊元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大伙倍感振奋。
74岁李满桃老人从小喜欢唱祁剧,后来成为新宁县祁剧团的一名演员,常年跟随戏班子演出。退休后,她仍坚持这一爱好。“唱祁剧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丰富我的业余生活。”得知村里要办春节联欢晚会,李满桃十分高兴,决定报名参加表演,在舞台上亮上一嗓子。“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如果不唱给大家听,这些后生们就不会唱了。我想把戏曲文化传承下去。”李满桃深情地说。舞台上,她扮相俊美,一曲祁剧选段《红泥关》唱腔婉转清丽,一招一式尽展戏曲之美。曲毕,场下掌声雷鸣。
近年来,腊元村百姓通过外出打工、就近经商、发展烟叶种植等方式,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上新房,喝上自来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小轿车开进小院落。腊元村党支部书记蒋重红介绍,该村历来就有在村里唱传统戏的传统,文化气氛日渐浓厚。尤其是最近几年,村里陆续组建了军鼓队、腰鼓队和广场舞队,特别是2009年筹资37万元在村里建起了金叶广场,添置了6套健身器材后,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逐渐活跃起来。不仅是逢年过节,平时吃过晚饭,叫上三五家人,一起出来扭秧歌、跳广场舞、拉琴、唱歌、打鼓、唱戏,已成为村民们最大的爱好。
“大家平时都在外打工或工作,只有过年才能聚到一起,我们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都乐呵乐呵,更有年味。”腊元村老年协会会长邓兴国说,生活越来越好,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2015年底,几个热心村民在一起合计,决定组织一台春节联欢会,并得到了村支两委的支持。两个月来,演员们想方设法腾出时间参加排练,加班加点撰写台本,购买演出服。参演演员涵盖老中青少各个年龄阶段,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岁。
快板表演《腊元新貌》。 陈贻贵 摄
李满桃老人在演唱祁剧选段《红泥关》。
少儿舞蹈《开门红》。 陈贻贵 摄
秧歌舞《二奶奶》。 陈贻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