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邵阳市商务局2015年工作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曾晗叶 通讯员 贺婷婷 钱雄亮)“加快邵阳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是邵阳市“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总要求,在这一总要求的引领下,邵阳市商务局坚持开放型经济,实施内外融合,遍地种植经济之花。如今,百花次第开,形成夹岸九十里,尽是邵阳栽的繁荣景象。

  2015年,是邵阳经济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邵阳市大力招商引资,实现了由“大办工业”向“办大工业”的转变;对外贸易在先后突破4亿美元、8亿美元大关的基础上,2015年预计达到11.6亿美元;服务外包额实现470万美元,同比增长152.7%;成功在本届湘商大会签约投资项目89个,投资总额406.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80个,投资额387.3亿元;协议项目9个,投资额10.9亿元;在11月26日省里组织的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19个合同项目,投资额108.1亿元,分别占全省签约项目数、投资总额的20%和15.5%。

  “三外联动”齐头并进

  邵阳市积极转变国际合作方式,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三外”(外贸、外经、外资)融合发展,积极繁荣邵阳市场,有力支撑邵阳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紧靠本地产业、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全面实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邵阳的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稳步行驶于经济高速公路上。

  邵阳市商务局创造性地提出配套发展产业的方式,对外贸易突破10亿美元大关。鞋业、打火机、发制品、皮草皮革、农副产品、医药化工、箱包服装、五金工具、竹木制品、水电设备“十大生产出口”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中。其中,加工贸易年均增长33.2%。外贸依存度由“十一五”末的2.2%上升到4.6%。

  邵阳市坚持以东盟各国为主战场,努力开拓非洲、欧美等新兴市场,加快推进境外园区建设,境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输出、服务外包等实现快速发展,外经合作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58家,总数达到278家,另有中小商贸企业15000家;新增境外投资总额9.4亿美元,年营销额达20亿美元;新增国际工程承包额4.3亿美元。在泰国、老挝、越南、印尼设立了4个以邵商为主体的境外商会,建成了泰国、老挝、越南3个境外园区,入园规模以上企业23家。2012年服务外包实现“破零”,现已有外包企业8家,涉及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领域。

  邵阳市着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外资利用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十二五”期间,利用外资约6.8亿美元,年均增长17%。自2010年起,及时报请省政府出面,与投资目的国、中国驻外使馆、中国工商银行达成共识,先后在河内、万象、曼谷开设了中国工行境外分行,实现了人民币与投资目的国本币的实时结算,解决了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题。

  招商引资第一抓手

  邵阳市在加强项目对接、落实精准招商的同时,加快园区、通关、城市、交通基础建设的步伐,致力打造政策“高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邵阳市规划建设了13个湘商产业园区,控规面积24.69平方公里,稳步推进融资创业平台建设,致力打造邵阳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湘商创业的示范园,以引进更多的企业入驻邵阳。招商引资日益成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主导工程和第一抓手,推动邵阳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商贸流通重点项目125个,投资总额101.95亿元。其中,市场体系建设项目29个,概算投资36.6亿元;商贸流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63个,概算投资21.75亿元;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概算投资9000万元。规划实施中,新增了邵阳口岸管理区、湘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邵阳瑞阳商业广场、湘西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新建或改造市城区42家农贸市场、邵阳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等项目59个,新增投资158.4亿元。内联引资3125亿元,年均增长20.6%;其中,省外境内资金914.7亿元,年均增长17.1%。九兴鞋业、百威啤酒、统一食品、合隆国际、力科达电子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户邵阳,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全年标准化厂房竣工78.8万平方米,在建118.2万平方米,投产29.7万平方米,招商签约企业182家,入园企业59家,投产企业16家。口岸管理区土地报批、立项等正加紧推进,以积极引导邵商回乡投资,在毗邻宝庆工业集中区地段,总投资120亿元、占地面积4000余亩的湘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营,企业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随着投资环境改善,邵商回乡投资十分踊跃,累计投资项目598个,完成投资2413亿元,占比77.2%;其中重大项目248个,完成投资965亿元。

  湘商大会是湖南对外招商引资、开展经贸洽谈合作的重要平台,平台的稳步建设使得2015年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湘商大会在邵阳举办。

  这个湖南省最大的对内招商活动使邵阳充满了商机。签约项目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邵东县德沃普电气、宝工区富士电梯生产线、邵阳县长城新能源大功率电池生产线、宝庆工业集中区戒毒产品生产线、汛源电子电子科技产业园等新型工业化项目;城步竹菇综合开发、邵东县多特农业、隆回县利琼富硒茶叶开发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隆回县电子科技产业园、邵东县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园区建设类项目;隆回虎形山花瑶旅游开发、绥宁黄桑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城步白云湖旅游开发、洞口伏成洲民俗风情园建设等旅游类项目;双清区金锣湾国际商贸城、邵阳友阿国际广场、隆回县城东农产品物流园、新宁县崀山国际商业广场等现代商贸物流类项目。这次签约投资总额巨大,有利于优化邵阳市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对邵阳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新常态新机遇新跨越

  “十三五”时期,邵阳市商务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树立新理念,研究新对策,创新招商局面,努力用活用足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础。两个市场,指的是国内一个市场,国外一个市场;两种资源指的是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有助于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互利共赢。

  “十三五”期间,邵阳市将继续坚持开放带动,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机遇,以全球视野谋划工作,以更大力度拓展空间,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为确保对外贸易增加新亮点,全市将整合技术资源,加快外贸转型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外贸做优做强;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为使外经合作开创新局面,邵阳将集聚外经发展优势,拓宽对外投资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经营能力,努力打造一批跨国经营集团;此外,邵阳市还将夯实人才基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真正实现“三外”融合发展。

  为给本市市场贸易增添新活力,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邵阳市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十三五”期间,将加强平台创新,完善园区、通关、融资等保障功能,营造创新发展新环境;加强服务创新,丰富服务内容,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人才引进,探索和完善院企合作、政企合作多元化模式,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效益;充分发挥周边县(市)劳动力、环境、成本等优势,培育形成独具特色的集聚发展区,打造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规模工业园区在统领城乡开放发展中的平台作用,促进资源、项目、企业和产业互动互补;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

  “十三五”期间,商贸流通领域拟规划建设重大项目87个,计划投资1429.69亿元,规划用地95180亩。其中,产业园区类18个,计划投资652.8亿元,规划用地61530亩;市场体系建设类52个,计划投资716.39亿元,规划用地29950亩;平台建设类17个,计划投资60.5亿元,规划用地3700亩。其中,湘商工业示范园宝工区投资总额300亿元,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大祥区、9个县市各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化厂房1500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650家以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总攻阶段,也是实现“八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邵阳市励精图治,以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商贸活市,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邵阳经济新跨越。

作者:曾晗叶 贺婷婷 钱雄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