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桂花在飞针走线。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贻贵)经纬湘绣艺术馆静静地“藏”在邵阳市区魏源文化市场北侧,不显眼,不声张。四门开间,简陋的四壁,两个绣架,几张小木凳尚未油漆。街上走来走去的人们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但当偶一回头,看到一位绣女正安静地绣花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5月6日上午,经纬湘绣艺术馆内,店主人邹桂花正端坐在绣架前,认真地捏着细小的绣花针,在绒布上飞针走线。5月2日,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结果在福建莆田揭晓,邹桂花创作的湘绣作品《秋韵》赢得评委一致青睐,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从下岗女工到湘绣师
邹桂花的湘绣作品《秋韵》以秋为底色,成熟的莲果,清雅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斑斓的荷花,在自然美的场景里,给人以愉快的心情,更体现秋的韵味。该作品巧妙融合苗绣、湘绣的绣法,从构思、起针到封针,前后历时近半年时间。作品完成后,有人想出高价收购这幅作品,被她谢绝了。“这幅作品付出了我很多精力和心血,绣得很辛苦,是我的得意之作,没办法用钱来衡量。”邹桂花说。
走进“经纬湘绣艺术馆”,只见墙上挂着、地上摆着的全是一幅幅精美的湘绣作品,山水花鸟各显其态,美不胜收,大部分是邹桂花通过“以针代笔,以线润色”的功夫巧手绘制而成。抬头,一首名为“点绛唇·湘绣女”的词与满屋的湘绣作品融为一体,词为:调罢经纬,坐下绻露纤纤女。飞针走线,蚕丝绒纱织。把绸缎纺,纨绔飘渺绕。江山娇,猛然回首,却把历史绘。这不仅映照了绣女们的绣艺,也是湘绣师邹桂花生活的真实写照。
邵阳人不擅长做湘绣,但这并不妨碍邵阳出湘绣师。邹桂花祖籍湘乡,出生于洞口一个农村家庭,奶奶是一个绣花能手。在奶奶的熏陶下,邹桂花从小便跟着奶奶学习刺绣,喜欢刺绣的她,十来岁便能绣出简单的图案。然而,她并没有因为这份喜欢走上湘绣艺术之路,而是进入邵阳一家汽配厂上班。之后,她跟很多人一样,下了岗。此后,她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四处打零工。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但收入十分微薄,残酷无情的现实让邹桂花十分迷茫。
后来,邹桂花慢慢地从失意中走出来,她想到了从小就喜欢的刺绣,决心传承创新被誉为“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尽管从小喜欢刺绣,有一定的艺术天赋,但邹桂花缺乏专业知识,技艺难以突破“天花板”。为此,她去长沙跟着湘绣大师学习了两年,回来便在邵阳开了这家经纬湘绣艺术馆。“在邵阳,买湘绣的人比较少,但喜欢湘绣的人也有,我比较喜欢湘绣,所以坚持了下来。”邹桂花说。
飞针走线传承文化
邹桂花不断摸索,在传统湘绣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针法上做了一些改变。“湘绣大师用乱针绣的风景图,我就用平针的绣花创意一下。”而对于邵阳本土文化的传承,邹桂花也没落下。2013年伊始,由邹桂花主导绣成的三幅1.8米+3.8米“崀山大风景图”正式交给了客户,成为她多年刺绣梦想的开始。“刺绣是一个修身养性的活,并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只要静下心来,你就能专心做好,我一般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开始绣。”她一坐下,往往就是几个小时。当遇到比较大幅的湘绣时,她还得花上数年的功夫,这对耐心和细心都是一种考验。
邹桂花的湘绣作品做工精细,所绣的作品样风格多样,品种丰富多彩,有著名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绣精品。作品中既有豪放壮丽的巨型作品,又有玲珑精巧的小件,有的富丽堂皇,有的典雅端庄,各具特色,雅俗共赏。
近年来,她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10年,她的湘绣作品《丰收年年》在第五届中国(莆田)工艺品博览会获“百花奖”铜奖。同年12月,湘绣《丰收》参加中国湘绣艺术节荣获铜奖。2011年,他的苗绣作品《太阳花》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夺得铜奖。
湘绣在长沙的发展迎来了新活力,然而作为我市目前唯一一家湘绣馆,湘绣市场比较狭窄,欣赏和喜欢湘绣的客户不多。即便如此,邹桂花说,她仍将继续坚持下去,在湘绣这条艺术道路上寂寞坚守,把这种珍贵的民间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