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山苗香梨基地,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宁如娟 图/黄周凡)走进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随处可见。儒林大道上,“穿衣戴帽”工程正在迅速推进,青砖红瓦的特色民居逐渐形成统一风格,呈现出儒林镇的独特韵味。“三环生态经济圈”、“民俗文化旅游”,如同别具匠心的特色民居一样,儒林镇的建设愈发彰显出其自身特色,助推着城镇的发展。
“2016年,我镇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为全面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开放、幸福’的新儒林而努力奋斗。”在2016年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儒林镇勾画出建设该镇的新蓝图,新颖有力的举措振奋人心。这座连续三年在全县绩效文明考核排名第一、连续五年被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模范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成功创建市级示范乡镇的城关镇正以全新的姿态,开启“十三五”的新征程。
●重大项目齐推进,苗乡特色显魅力
木制的窗户、青色的墙砖、精致的雕花,在长达10公里的儒林大道上,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居初现雏形,改造工程正在加紧进行着。预计在“六·六山歌节”前,儒林大道临街店面的“穿衣戴帽”工程将全部完工,统一招牌、统一建筑风格的特色民居将惊艳亮相,成为儒林镇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自2015年起,儒林镇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投入700万打造儒林大道的特色民居。目前,工程已完成计划的60%。“我们既然是少数民族,就应该有少数民族的特色,这些特色建筑让儒林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苗族乡镇。”儒林镇党委书记周国华说,打造本地特色是儒林镇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儒林大道的“穿衣戴帽”工程只是儒林镇项目建设之一。仅2015年,儒林镇参与19个重点项目,总计征地完成2157亩,拆迁房屋396座。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儒林大道、青年路、文体街等主干道路和背街小巷改造,投资近8亿元推进白云大道、城东路、儒林大桥等项目建设。
城步民族文化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包括标准塑胶跑道主体育场、民族体育馆、综合训练房和全民健身中心等,主体育场、市民健身广场已竣工。城南巫水河岸综合开发项目前期投入110万元,完成工程量90%,预计2016年竣工。儒林大桥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工程主体结构完成,预计今年通车。武靖高速公路城步互通区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协议签订与拆除预制场、简易棚屋等房屋56座,征地352亩;武靖高速公路儒林段征地与房屋拆迁工作已完成,预计2017年正式通车……系列项目如火如荼地推进,推动着儒林镇的全方位发展。
●构建“三环经济圈”,规模产业多元化
城镇核心产业经济圈、城郊特色产业经济圈、山区生态产业经济圈,在儒林镇的经济发展中,“三环经济圈”的形成让该镇的优势得以彰显。2015年,儒林镇全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137万元,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24788.4万元,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亿元。
近年来,儒林镇依托城关镇的中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商贸、物流和第三产业,打造“城镇核心产业经济圈”;依托市场区位优势,引导发展休闲农业、奶业和特色种养业,打造“城郊特色产业经济圈”;依托山区气候优势,规划发展高山延季蔬菜业、竹木林产业和经济林果业,打造“山区生态产业经济圈”。凭借“三环经济圈”的构思,儒林镇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让群众获得实利。
在山区生态产业经济圈中,规模化的产业经营模式,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创建于2011年的白岩山苗香梨基地,现已注册商标南岭苗香梨,总投资2000多万元,连片开发基地5个,最大基地面积500多亩,辐射周边7个村。仅2015年,白岩山苗香梨实现亩产1000公斤,产品广销邵阳、长沙、广州等地,总效益达150余万元;芭蕉村是城步油茶林种植核心区域村,2014年冬天以来,该村在300亩油茶林基础上再度开发600亩,未来5年将实现周边四村的连片种植,形成3万亩的城步油茶林基地。
同时,大木山村杨梅种植面积520亩,2015年,该村杨梅产量约为2万公斤,为村民带来40余万元收益;贺家寨村全村葡萄面积已达130亩,实现全村50%的村民种植,为种植户带来每亩8000元的收益;韭菜坪村从2014年开始种植青钱柳茶,注册成立城步青钱柳茶叶有限公司,现青钱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亩,预计2016年将有200亩实现投产,为村民带来每亩一千元的收益。目前,儒林镇已有20余个村成功打造特色产业。
此外,作为城关镇,儒林镇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切合市民需求的休闲观光,壮大农业城郊特色产业经济圈。2015年,儒林镇依托清溪杨家将文化基地和白云湖湿地公园两大王牌,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线的第三产业。以国家商务部对大竹坪片扶贫为契机,儒林镇修建了2100米旅游步道,对85户民居进行了特色民居改造。在白云湖,吸引两家旅游公司投资50余万新购旅游竹排16艘,争取上级资金70万元修建白云湖观景台,推进156户特色民居改造,进一步完善白云湖旅游环境。
●产业带动致富路,三年全民脱贫
“以产业入股扶贫为重点,结合直接帮扶、委托帮扶等措施,按照‘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前建档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周国华表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儒林镇还将下更大的功夫。
2015年,儒林镇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进出机制,进一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对全镇所有村(居、社区)逐一进行摸底,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排查出不符合条件的四类人员、识别出新的贫困家庭等工作,将上级安排的4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按照1200元每人的标准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借助扶贫项目的实施,儒林镇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培养各种种养殖能手51人,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创业,目前全镇有320个贫困家庭通过开展养土鸡、养土鸭、养猪、养羊、养鱼等创业项目实现脱贫致富。全年共脱贫486户1968人,超额完成县下达的减贫工作任务。
在“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中,儒林镇实现了“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东”的三大转变。农户可以利用土地等资源加入产业发展中,并将扶贫资金入股,从而成为产业发展中的股民,在年底进行分红。“随着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股民的农户收入自然提高。同时,产业发展还将提供劳动岗位,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在儒林镇,“四联四路”的工作思路正在逐步推广,要求党委联系支部,定发展思路;支部联系小组,找发展门路;小组联系党员,寻致富出路;党员联系群众,走小康之路。周国华说,“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村村有产业、片片有特色、个个有示范、户户有收入’。”
儒林镇全景
白云湖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