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宁如娟 通讯员 谢海龙)5月12日,全国第8个“防灾减灾日”上,邵阳市国土资源局上发布消息,2015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472起,直接经济损失4745.79万元。截止日前,全市今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6起,避免人员伤亡37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
因我市地质构造复杂,雨水充沛,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危害最严重的市州之一。那么,哪些人为因素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村民建房时如何避免地质灾害,遇到地质灾害险情时怎么应急处理?随着汛期到来,本报整理系列防范地质灾害的知识,教您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伤害,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绷紧防灾弦,守护一方平安
每年主汛期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集中在4—9月。2016年,我市将以城镇、村庄居民集中区、矿山、交通干线等点为重要防范对象,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伤害。
2016年,我市将181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实行群测群防。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划定并公告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及时采取应急抢险措施。当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应急工作组赶赴现场,组织危险区人员紧急撤离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月20日,市政府在省地质灾害防治试点县隆回县举行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并召开地质灾害防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有效处置3.21日新邵县大新乡磁溪村山体滑坡事件。之后,各地将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应急演练,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截止5月,全市今年已成功避让地质灾害6起,避免人员伤亡37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
逾半灾害人为引发,科学选址避危险
在全市2015年发生在472起地质灾害中,滑坡396起,崩塌61起,泥石流10起。据初略统计,在这些地质灾害中,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占全部地质灾害的50%以上。实际上,这些因素很多情况下是人力可以控制的,但往往由于防灾意识淡薄而引发灾害。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爆破震动、开挖坡角、弃土不当等行为会造成破裂的岩土体崩落,易导致崩塌;随意切坡建房建厂,在山坡上乱采滥伐,易诱发滑坡;不合理的开挖修建工程、弃土、弃渣、采石等,易产生泥石流;因矿山地下采空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蓄水、人工震动、地表渗水等易诱发地面塌陷。
农村村民在修建房屋时,应从地形、岩土体、地质构造等因素考虑,确保房屋选址安全,避免地质灾害。地形方面,村民应选择在历史最高水位以上的平缓地带,避开江、河、湖、沟切割的陡坡;岩土层方面,要首选平缓的基岩面或者地面平缓的土体稳定性较好的地带,不要选择堆、填土形成的台地上;地质构造上,切坡建房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斜坡。如无法避免山坡时,应选在反向坡的坡上或坡下。
罕见现象或为前兆,险情冷静应对
2016年,全市重点防范范围包括以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为主的7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5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当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则为崩塌前兆;泉水突然消失,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滑坡的重要特征;当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则有可能为泥石流;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则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裂缝。
如不幸遇到地质灾害发生时,应保持冷静,选择科学的处理方式确保自身安全。遇到崩塌时,需绕行、绕道。如正好处于崩塌体下方时,应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遇到滑坡时,当处在滑坡体上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可抱住大树等物;遇到泥石流时,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同时,在汛期进山旅游,要时刻留心山区水流情况,选择安全游玩路线。如果遇到下雨,避雨时要远离沟谷、避开斜坡陡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