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专家提醒别因忙于工作忽略孩子情感需求 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星)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本该是孩子们的狂欢日,然而让很多孩子感到失望的是,当天自己虽然放假,可父母却要上班,没法陪他们过节。

  6月1日一早,家住市区敏州西路的陈女士正在吃早餐,3岁的儿子皓皓走过来摇着她的手说:“妈妈,妈妈,今天我们幼儿园放假,你带我出去玩好不好?”

  看着儿子期盼的眼神,陈女士无奈地告诉儿子,自己要上班,今天他只能跟奶奶在家里玩。

  听到妈妈的话以后,皓皓的眼神瞬间就黯淡了下去。陈女士换鞋准备出门时,皓皓走过去拉着她的衣服,却默不作声。陈女士安慰了孩子许久,说等下了班就回家带他出去玩,皓皓才勉强松开妈妈的衣服。

  陈女士说,当时看着儿子那个样子,心里很难受。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在孩子两岁时就把他送到幼儿园了。每个周末,孩子都盼着爸爸妈妈陪他玩,可有时候自己和丈夫又要加班,总让孩子失望。

  跟陈女士同样感到无奈的,还有在邵阳县塘渡口镇做生意的廖先生。廖先生的一对儿女都在外婆家住,他每个星期只能回一趟家看孩子。廖先生说,每次他回家时,孩子都非常高兴,但第二天看着他走,儿子都会哭,后来每次只能趁着孩子不注意时偷偷溜走。

  家住市区雪峰路的罗女士说,每天忙着上班,还要忙自己的微商事业,早上出门时儿子还没起床,回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有一天,她特意提早下班,想陪陪孩子,没想到儿子却说了一句话,让她瞬间难受不已。“儿子当时跟我说,‘妈妈,你出去吧,不要回来了!’当时就觉得自己亏欠孩子的太多了。”

  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保健科主任谢剑平说,现在很多“80后”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保姆带,自己当“甩手爹娘”,一心想着赚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吃、喝、用的都是最好的,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因小失大。

  谢剑平表示,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基础,又需要精神呵护,尤其是来自父母等亲人的呵护。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

  研究发现,与父亲在一起时间越长、做的游戏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全,脸上有笑容、抬头挺胸、精神振作、内心阳光,他们做事更果断,思想更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人际关系良好。父亲还扮演着纪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监督等角色,引领孩子形成良好品性。母亲的疼爱,则能让孩子的依恋、信任、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社会性越来越好,情商越来越高。

  谢剑平说,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无论是性别、家务、家庭教育角色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与自觉定位,否则,孩子的角色意识、责任感等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提醒各位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多陪陪孩子。

作者:陈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