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小朋友们满怀热情地跟着马丽娅学习剪纸,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六一”儿童节。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刘振华 申兴刚)6月1日,太阳似乎比往日更热情,临近资江的新邵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室里,12名小朋友满怀热情地跟着老师马丽娅学习剪纸。为了庆祝这次儿童节,马丽娅特地创作了一幅剪纸新作品《鼓手》。
马丽娅是酿溪一小教师。这学期开始,她每周一次来青少年活动中心免费教授小朋友剪纸。由于剪纸课程特别受欢迎,她的教室里,小朋友也就格外多些。说起剪纸,马丽娅自己也是自学成才。
薄薄的一片纸,竟然能剪出如此千姿百态的形象,还在读中学的马丽娅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剪纸,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此后,剪纸就在她的内心深处撒下了一粒种子。她先是对着剪纸书临摹,再慢慢创作。如今,这颗种子破壳而出,渐渐长成大树。
从湖北浠水师范毕业后,马丽娅又在邵阳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进行函授学习。由于种种原因,马丽娅未曾接受过剪纸的专业训练,多是自我摸索,从临摹到创作,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她的剪纸像画又像剪,有着江南女人的细腻,也有北方汉子的豪放;更重要的是贴近生活,反映生活。
2000年,马丽娅以家乡严塘大坝为背景创作的剪纸《大坝情》,获得了新邵县“歌颂家乡”比赛一等奖。同时,她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了这次比赛少儿组一等奖。
今年春节以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丽娅发现她的剪纸作品这么受欢迎。
原来,马丽娅并没有想着将剪纸作品公开发表,而只是分享在微信朋友圈。很多人点赞表示喜欢,有人建议她向外投稿。今年2月,她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分别在自媒体《品味春秋》和新邵教育网上登出,获得众多手工爱好者的喜爱,并被争相收藏。她还为国内众多知名作家创作过剪纸人物头像,在文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作品发表后,我就有了信心。”马丽娅的创作热情被带动起来。一幅作品,从铅笔稿到剪纸稿,再到最后剪刻,往往需要花费她一周左右的时间。在剪纸实践中,她发现普通红纸容易掉色。她就慢慢摸索,找到一种更适合剪纸保存的纸张。同时,她也发现剪纸有更广泛的用处,比如家庭装饰。最近,她受朋友嘱托,创作了一系列剪纸作品,如《玫瑰花语》、《梅兰竹菊》等。
马丽娅说,她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剪纸,离不开丈夫的全力支持,“家务他全包”。在她的影响下,今年13岁的女儿也已经可以熟练地剪纸了。
现在,马丽娅的家乡正在搞旅游开发,她想把剪纸带回老家,教老家的妇女们剪纸,以剪纸文化为旅游开发出点力。
马丽娅为学生创作的节日剪纸作品《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