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城市送水工顶着烈日送水交客户 称听到“谢谢”就很欣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了快速将水送达客户,刘建总是大步走。刘波 摄

  每天几百桶水,早出晚归很忙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刘波 实习生 谭辉 文青斌)“我们这个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产品只是载体,关键是服务。尽管每天送水工作很累,但有时听到客户简单的一句谢谢,都会感到十分欣慰!”送水师傅刘建说。

  刘建是新邵人,34岁。高中毕业后做过企业管理培训职业经理人,也在旺旺集团做过职员,从2014年底开始做桶装水送水生意,现在是公司的市区总代理,每天都是由他和其他4位工友师傅一起往邵阳市各个街头巷尾去送水。

  “平均每天要送200-300桶水,需求量大的时候要送500-600桶。每天都是早上六七时出门,有时需要工作到晚上八九时才能结束一天的任务。一年到头基本上都是在忙,除春节休息三天,其他节假日也只是休息半天。”刘建说。

  在公司室内,桶装水堆满了整个房间,只留下一套办公桌椅,办公桌上摆着一沓送水的单据,最显眼还是桌上的5部手机和1台座机电话。在采访过程中,桌上的手机铃声、电话铃声都间断地响起。“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稍等,我找一下单据”,刘建不停地向我们抱歉道。

  根据客户需求,刘建将桶装水装上车,然后准备去送水,我们也坐上了刘建的随行车辆,开始了体验式采访。因为客户都是比较分散,所以送水工作也显得特别繁琐,车子围绕市区一直转圈,停停靠靠。

  客户理解支持,工作动力之源

  刘建从事送水这个行当时间并不长,但他却有着很多的感触。这行业虽然工作很累,有时也会遇到客户不理解他们的时候,但是他觉得能从中收获很多东西。

  早些天,邵阳暴雨倾盆,刘建接到送水电话,客户住址在南门口万里超市附近的一栋房子的6楼。刘建说,当时天气状况很糟糕,且客户住在6楼,没有电梯,只能全靠双手提上去。尽管难度相当大,但他想着的是,顾客至上,不能失信于人。接完电话后,刘建马上准备水,冒着大雨前去送水。回到公司,他全身衣服都湿透了。但是顾客的一句话让他很感动,“你们从事这行的确不容易,也是没有办法”。

  “与客户的良好沟通与互相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客户的理解就是我们动力的源泉。”刘建说。其实像这样暖心的事件经常发生。但是,有时也会有些小插曲。

  去年3月份,市区某品牌汽车4S专卖店向刘建投诉,称饮用水里有虫子,而且还是活的,可以游动,他们发了脾气,并称不但要退货,还要将他们搞到消费者协会去。刘建接到电话后立马赶到那里处理。最终,经过详细的了解调查,发现虫子是在员工使用一次性杯子时落入的。尽管调查结果有利于刘建,但刘建还是自我批评,并承诺帮他们清洗所有的饮水机,以及更换全新的桶装水。最后,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这家专卖店就成为他们的老顾客和好朋友了。

  顶着烈日高温,桶装水交客户

  跟随刘建的车子在市区各大小街道兜兜转转,时间过得很快,快到中午12时,记者跟随刘建来到邵阳东站的高速路口,给附近这儿的两栋楼的居民送水。

  烈日当头,阳光特别的刺眼,蒸发的热气好似炉中烧开的水在沸腾,让人忌惮。据天气预报介绍,当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5摄氏度。在这儿路上没有看见行人,只有几辆车来来往往。

  刘建把车靠边停在居民楼下,把车内装的桶装水卸下来。满满地平铺在一家居民楼的走廊上,只留下一条出入的过道。记者清点了一下共有42桶。刘建说,待会要给这栋楼的居民提23桶上楼,然后给对面的居民楼送19瓶,平常也都是自己一个人过来给他们送水。

  这两栋居民楼都是6层楼高,而且都没有电梯。刘建都是用手提着桶装水一步步送上楼的。记者观察到,刘建送水的方式跟我们设想的方式不一样。他说,同一幢居民楼,在没有电梯只能靠人工运上去并且客户没有紧急需求的情况下,他一般会选择先给楼层高的居民送过去,然后再逐层往下给居民送水。记者听到也感到好奇,刘建说:“先苦后甜。”他解释,送水是一个体力活,先往高楼层送水,逐层往下,力气也快消耗殆尽。他说,这时候,他心里告诉自己,“高楼层都送完了,眼看马上就要完成任务了,怎能放弃呢?再坚持一下。”

  按照刘建的“既定方案”,他提起两桶水快速游走,目标直指六楼跑去,只听见上楼时脚步声“蹬蹬”作响,提水爬楼的前几趟,他都没有中途休息,上下楼如在平地跑。半个小时过后,他体力也消耗了不少,开始有点气喘吁吁了,豆大的汗滴都掉落下来,滴在楼梯板层上,他把桶装水放在楼梯一侧,不断地将掌心的汗水往两裤腿搓。休息片刻之后,刘建咬咬牙,鼓足劲,似要做出要喊一声劳动号子似的神态。然后用手紧紧地抓住桶装水瓶口,往上一提,往3楼奔去。时间又过去差不多20分钟,刘建才把这幢楼的23桶桶装水全部送达。然而,工作还没结束,刘建还得各个楼层跑,把空瓶子一个个收回来。等到全部弄完,时间已经到了13时了。然而,此时刘建还没吃午饭,仍旧饿着肚子。尽管如此,刘建没有打算先回去吃饭。他先在居民楼下一处阴凉处休息一下。此时,他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湿,可以拧出大把的水了,汗水不住地往下掉。不一会儿的功夫,他休息的地板周围已经全是水了,地板如被清洗一般干净明亮。他索性脱了上衣,在草坪的一处自来水旁稍微清洗了一下,胳膊黝黑的肤色与胸膛、背部的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给对面那幢楼送水时,记者也尝试提两桶水送上楼,来来回回跑了两三趟,手臂是一阵阵的酸麻,到最后根本使不上劲。手心一直冒汗,根本握不牢桶装水。记者观察体验发现,每桶水净容量为18.9升,从一楼到六楼,每一层有24个楼梯,整幢楼有144级楼梯。刘建一个人要提19桶水上楼,每次双手需提约40公斤重的水上楼。

  将近14时,刘建才结束上午的工作,回到站点吃午饭。刘建说,他和其他几位工友吃饭基本上凑不到一块,他们都是吃完饭就要赶去送水了,中午基本上也没有午休时间。

  吃完饭后,刘建坐在办公椅上打了一个盹,可是这闭上眼没多长时间,桌上的手机铃声又响起来了,刘建只得把桶装水装上电瓶车给附近的居民送去。

  打造行业标杆,筑梦公益事业

  当记者问他工作这么辛苦有没有想过放弃,是什么让他们这么一直坚持下去的时候,刘建低头沉思了片刻回答,这个行当确实很累,但是当听到客户一句简单的答谢,一个满意的点头微笑,他就觉得知足、充实。

  刘建说,为了回馈客户与社会对他的信赖与支持,从前年开始,他就成为邵阳市义工协会的一员。除参加一些活动外,他们桶装水公司一年为义工协会免费提供100-200桶水,也为邵阳市环保协会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今,刘建还在做规划。他准备通过三年的努力,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桶装水行业的标杆,他也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能力给一些人提供帮助,回馈社会。

提水爬楼梯,是刘建每天的“必修课”。刘波 摄

送完水,回到车上,尽管车上有空调,但头上的汗水依然流个不停,刘建顾不上斯文,撩起衣服就往脸上抹。刘波 摄

作者:刘波 实习生 谭辉 文青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