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在进行踩高跷表演。 陈贻贵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贻贵 实习生 王饶霖)站在两米高的高跷上,伴随着阵阵热烈的锣鼓声,邵阳县白仓中学的26名学生在白仓高跷艺人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踩起了高跷,场下观看的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是白仓高跷第三期传承人培训班的学员,学习白仓高跷才一个月的时间。
6月24日上午,由邵阳县文广新局主办的白仓高跷进校园暨白仓高跷第三期传承人培训班在白仓中学开班。开班仪式上,这些白仓高跷“小传人”进行集中表演,向该校广大师生展示了这项传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式表演前,孩子们站在操场上一个特制的铁架旁,在几位艺人的帮助下,登上扶梯,用红绸带把腿脚绑在高跷的支架上,然后扶着站立、绕圈,进行平衡练习。随后,他们按照顺序依次进行表演,行走自如,如履平地,学生们被这惊险刺激的高跷绝技表演惊呆了,点头咂舌,大声叫好。
白仓高跷又名踩高脚,是流传于邵阳县白仓镇一带的民间游艺、杂技艺术,兴起于清初、盛于咸丰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它以造型上的戏剧化在高跷上表演舞狮、耍龙,以“高”、“险”、“奇”的特点吸引观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007年,白仓高跷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初二学生唐鲜梅是白仓高跷第三期培训班的学员,今年14岁。唐鲜梅说,刚上初中时,她就莫名地喜欢上白仓高跷。今年5月,她决定报名参加白仓高跷的培训班。可是,学会踩高跷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第一次踩上了高跷,唐鲜梅却迈不出步,弯着腰,腿还直打颤。后来,在高跷传承人的鼓励下,她慢慢克服心理障碍,颤颤巍巍地迈出了第一步。在走出五六步后,她找到了感觉,胆子大了,身体前倾,腿伸展,噔噔走了起来。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她走得十分稳当了。“虽然训练过程很辛苦,但学会踩高跷后,感觉特别爽,我父母也非常支持我。”唐鲜梅笑着说。
屈海军今年40岁,白仓高跷市级传承人。12岁时,看到别人表演踩高跷,他就深深地迷上了,虚心拜曾志玉、吴重卿等老艺人为师,潜心学习白仓高跷至今。此次开设培训班,由他和白仓高跷省级传承人何东详一起为学员们授课,教他们踩高跷的基本技巧和戏剧人物造型表演。屈海军说,从2014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三期白仓高跷培训班,报名人数越来越多,从第一期的几个人报名,到十几人报名,再到这期60多人报名,这让他们十分欣慰。经过精心挑选,26名学生成为白仓高跷第三期培训班的学员。此次培训从5月底开始,为期两个月,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业,他们在下午放学后组织训练,每天训练三个小时。
白仓中学校长杨海平介绍,开展白仓高跷进校园、举办培训班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高涨,纷纷报名学习白仓高跷,争当白仓高跷的“小传人”,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这项当地的传统民间文化。下一步,他们准备编写一本白仓高跷的校本教材,在学校开设踩高跷课程,举办踩高跷竞技表演,努力营造学习传承白仓高跷的浓厚氛围。
1米多高的高跷,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却行走自如,如履平地。 陈贻贵 摄
白仓高跷第三期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陈贻贵 摄
表演前,艺人们帮助孩子们调整绑在腿脚的红绸带。
孩子们在艺人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踩高跷表演。 陈贻贵 摄
虽然天气十分炎热,却抵挡不住孩子们表演的热情。 陈贻贵 摄
学生们扶着铁架在做平衡练习。 陈贻贵 摄
学员们正在借助扶梯绑上脚腿,为即将开始的表演做准备。 陈贻贵 摄
站在扶梯上,学员唐鲜梅在艺人的帮助下绑上腿脚。 陈贻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