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17年不离不弃照顾中风丈夫 言传身教儿孙孝顺享天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舒竹君展示她获得的邵阳市“最美家庭”荣誉证书。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贻贵 实习生 刘丽)半个世纪相知相守,从青丝走到白发;17年不离不弃,照顾因中风偏瘫的丈夫。家住邵阳市双清区栗山社区炭黑厂生活区的吴向亭、舒竹君夫妇用实际行动,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做了生动注脚,也诠释了最美家庭的真正含义。

  今年5月,由市妇联在全市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中,作为家庭和睦、热心公益的典范,舒竹君的家庭当之无愧入选,成为2016年邵阳市“最美家庭”。

  用爱撑起幸福家

  7月8日上午,炭黑厂生活区5栋一单元4楼,67岁的舒竹君分享了她幸福的爱情故事。1965年,吴向亭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洞口县茶铺农场,担任农场五七中学的一名教师。在那里,他结识了当地农村姑娘舒竹君,两人互生爱意,走到了一起。然而,一开始,他们的恋情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两人最终还是说服父母,于1967年结为伉俪。

  婚后,他们生下一儿两女,两人互敬互爱,日子过得平淡而温馨。1985年,在舒竹君的一再坚持下,他们一起调入市区,丈夫进入原市炭黑厂子弟学校,她也跟着进入炭黑厂。“当时丈夫想一心扎根农村,但那样做,我觉得对不起他。思虑再三,我极力劝说他回到市区工作。”舒竹君解释说。然而,跟着丈夫来到市区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刚进入炭黑厂时,舒竹君只是一名临时工,干的是拖板车的重活。拖板车是三人一组,由于她个子矮小,没多大力气,别人都不愿意和她一组。不服气的舒竹君向大家撂下狠话,说给她三天时间,三天后还是拖不动,她就主动辞职。到了第三天,她能单独拖动板车了,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因为工作努力,后来她转为仓库保管员。然而,只有小学文凭的她看着各种账本傻眼了。可是,她没有因此而气馁,凭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执著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很快就胜任了这份工作。1988年至1990年,她连续三年获得化工行业先进工作者称号。

  为了不让老公为家中事务分心,舒竹君除了忙工作外,还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勉励他们勤奋刻苦学习,礼貌待人。就这样,她用自己的爱和坚强,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热心公益睦邻里

  退休后,舒竹君在栗山社区居委会担任居民小组长,担任社区计划生育协管员和创卫督导员,协助社区做好居民计划生育、改善院落环境的工作。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中,她带领居民开展院落大清扫,主动劝导大家不要随地吐痰、乱丢乱扔垃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美,让大家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015年,在老公患中风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她还积极报名参加了邵阳市“文明卫生模范家庭”评选之“保护母亲河美容宝庆城”卫生清扫行动。一大早,给丈夫做好早餐后,打理好家务后,她就出发了,前往资江两岸捡拾生活垃圾,身体力行保护母亲河,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由于表现突出,她被评为邵阳市“文明卫生模范家庭评选”勤劳奖。

  言传身教儿孙孝

  1999年,舒竹君的丈夫中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儿女们工作忙无暇顾及,她便独自挑起照顾丈夫的重担,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一照顾就是17年。如今,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丈夫身体慢慢恢复,由原来不能行走,到现在能够在院落自由行走了,这让她十分欣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互敬互爱的点点滴滴和大爱无言的举动,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而今子女们长大成人,便上行下效,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对他们老两口也是十分孝顺,一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尽享天伦。

  虽然儿女们不跟他们住在一起,但每到周末,他们都会过来看望父母。受儿女们的影响,孙子、外孙们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学习也十分刻苦。如今,两个外孙女都考上重点大学,外孙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小孙女在市二中上高一。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一条船,只有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小船才会驶向幸福的彼岸。几十年的岁月磨蚀,吴向亭、舒竹君夫妻俩相濡以沫,从青葱到白发,彼此信任,小家融融,大家和睦相互搀扶,共同走到了金婚时光。

作者:陈贻贵 实习生 刘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