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武冈
武冈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罗祖坤 熊小洋)“沟渠和道路修好后,我们种田更方便,收成也会更好,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阳春三月,在武冈市农业综合开发大甸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大甸镇村民王大炳高兴不已。而像王大炳一样受益的贫困户,在大甸镇尚有不少人家。

在武冈市每一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笔者看到的都是平整的地块、宽敞的机耕路、整齐的路边林网和统一整洁的水利设施。在武冈市实施了近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利用有限的资金,综合改善影响土地生产的各种要素,全面释放土地的“潜能”,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为加速贫困户脱贫步伐,之前,武冈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由各班子成员带队,分别到全市的贫困村深入调研,发现大甸镇纸槽、陶田、船田、枫木、青龙、匡家、大甸、山底、分界、内古、外古、小铺、茶园、尖山、木瓜、栗山等16个村土地资源充足,水源工程完善,水土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基础较好,可供水量充足。于是一致决定在大甸镇纸槽、枫木、青龙、大甸、山底、内古、外古等16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建设高标准示范农田2、4万亩,总投资额达3531万元(中央财政资金2522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09万元)。其中水利措施2370、37万元,田间道路957、63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203万元。计划改造河坝2座,新建电灌站1座22千瓦,衬砌水渠28条30、29千米,新建机耕桥5座,改造山塘12口;铺建31条田间砂石路17、54千米,6条田间砼路5、07千米。通过农村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田家少闲月,正月人倍忙。鸡年正月初八,人们似乎沉醉在春节佳节的喜乐之中,而武冈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开了。该办各班子成员带队,分别到全市的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督促建设进度。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使我镇的部分‘望天田’一下子变成了‘水浇地’。”大甸镇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高兴地告诉笔者,“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排除项目区农业生产障碍性因素,降低生产成本,吸引了大量业主进入项目区承包土地,推进项目区土地有序流转……”项目建设将使大甸镇陶田、船田、匡家、分界、小铺、茶园、尖山、木瓜、栗山等16个村的2、4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项目区基本实现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和建设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目标。

“项目实施建成后,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年节约用水量200立方米。同时还可农村交通条件,净化农业生态环境。”武冈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通过农民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农民接受新知识越来越快,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越来越广,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越来越高。防渗渠道的实施节省了土地和水,免去了农民年年挖沟修渠的繁琐劳动,使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促进项目区多种经营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副业生产将明里提高。”

十里蛙鸣鼓清风,吹来稻花凝脂香。项目区农民可实现每亩土地增产粮食100公斤,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2万公斤(其中优质稻245万公斤),油料40万公斤。普通稻谷按2、5元/公斤,优质稻按3、2元/公斤计算,油料价格按4、5元/公斤计算,年新增农业总产值952、4万元。生产成本按总产值的68%分析,则项目区可创纯收入总额304、77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30元。

目前,该项目正按照计划进度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地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强化组织,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可在规定期限内全部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优质水稻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助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罗祖坤 熊小洋编辑:李春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