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石颂军 彭德新 郭莹)4月16日,笔者在素有“鱼米之乡”的新邵县陈家坊镇采访,行走在乡村田间,只见乡村的田野机声隆隆,农民忙着犁田整地;乡村的道路上一辆辆满载肥料、种子、农药的农用车来回穿梭,运送农家肥;在西瓜地里农民躬下身子间苗锄草;在大棚蔬菜地里农民正在给四季豆、黄瓜、茄子等时令蔬菜治虫、施肥......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农耕图”展现眼前,而那一件件“新鲜事”便被人们编成了顺口溜:“农村春耕新事多,猪牛人粪用车拖;穿着鞋袜种良田,铁牛田里唱欢歌;网上备耕寻市场,充电求知忙学做;绿色低碳成时尚,农民心里乐呵呵!”
农民种地不下田
过去一到春耕陈家坊镇藕塘村农民宁满根就犯愁: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整地、施肥、播种,他跟着牛屁股后面走,几年下来,整个人变了形。而今年,他乐呵呵地抽着烟,指着眼前的耕田机告诉笔者,这是去年靠农机具补贴政策买的大型耕田机,才花了4万多块,还配备了插秧机、播种器,整地、播种、插秧一条龙。他说:“今年自家种了400亩水稻,不但自己家种田不用愁了,还可以帮别人家耕地插秧挣些现钱,非常划算。”
“铁牛耕作实在好,省力省钱效益高”。如今正是农民早稻抢插的辛苦劳作季节,但在陈家坊镇刘什村,许多农民却悠闲地站在田埂边上袖手旁观动口不动手,稻田里一台台现代化插秧机在来回穿梭,转眼功夫,田里就插满了整齐划一的秧苗。和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效率足足提高了50倍。
为了解放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今年陈家坊镇党委、政府大胆试吃“螃蟹”,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投入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农机、种田大户引进自动播种育秧生产线、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等。在陈家坊镇塘隆村,县人大代表、种田4500亩的种田大户周辉耀建起了该镇第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
这个新生事物刚在陈家坊农村面世,就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烈追捧。农民们精明地计算过:种水稻交给农机大户代理播种、育秧、插秧,每亩要比传统种法节约成本近80元。而且自己脚不沾泥不流汗,自家的田就插完了,怎么算都划算!
目前,陈家坊镇26个种田大户已计划继续加大投入,建立起全镇性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组织,实现播种、育秧、插秧、施肥、病虫防治、收割全过程机械化。届时,农民只要打个电话预订种什么、种多少,交好定金即可,其他的事情全部由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公司负责。在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犁田、插秧、收获和脱粒等需要辛苦劳作的传统耕作方式在陈家坊将成为历史。
庄稼施肥靠处方
“过去只听说过人看病要开处方,想不到现在种地也要拿处方。”陈家坊镇村黄家桥村村民黄中武去年第一次接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还心存疑虑,如今他已成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户,并且对这项新技术着了迷。他逢人就宣传:“去年我家种植的100亩优质西瓜按着‘处方’缺啥补啥,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00余元,亩产增产800多公斤,足足比过去多赚了1600余元!”目前,在陈家坊镇像黄中武这样种地讲科学、施肥靠处方的时髦农民已越来越多。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年来,陈家坊镇党委、政府、人大把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作为改善土壤养分、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样板点、示范户的形式,大力推广农作物种植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新兴实用技术,既克服了过去农民给庄稼乱施“冤枉肥”的现象,减少了投资成本,又使农田亩产量有了明显增长。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农业部门培训农民1.2万多人(次),为当地群众开出的水稻、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测土配方近百条,推广面积近4万亩,仅仅这一项技术,一年至少可为当地农民节支增收320万元。
“绿色低碳”成时尚
“我刚从村万头养猪场拉来了30车猪粪,还准备再多拉几车,用农家肥种水稻与用化肥比,每亩地能节省开支150余元,并且禾苗不得纹枯病,稻谷落色好,既能少治几次虫,又省钱省力,还环保无公害。农家肥不但能改良土壤,还能增肥地力。”陈家坊镇富阳村种粮大户罗同民高兴地说。
近年来,陈家坊镇积极引导农民施用农家肥、生物肥,不仅每亩地投入资金少,还提高了水稻、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环境污染。种“低碳田”,算“生态账”已成为该镇广大农民致富的新时尚。
春耕备耕网上忙
“手机传信息,网上找商机”。今年春耕种什么?陈家坊农民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找到了答案。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陈家坊镇农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市场瞬息万变,令人难以把握。当他们为种什么而困惑时,一部分聪明的农民利用手机传信息,从互联网上找商机,了解市场动态,为春耕导航引路。
“莲藕好销价格也高,今年我们就种它!”4月初,陈家坊镇田里村农民、“德源生态农业园”园主石炜一头扎进网吧,忙着寻找有关俏销品种的信息,在网上备起了春耕。如今,在陈家坊农村,网上学技术、键盘敲市场的农民已有上千人。
网上销售迅速兴起,成为销售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富阳村孙斌是陈家坊镇网上销售花木的第一人。早在2013年,这个当时只有30岁、高考落榜青年,认准网络销售花木是条致富好门路,用多年来积攒下来的6000多元“辛苦钱”买了一台电脑,报名参加电脑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在富阳村租地100亩办起了“富阳花木培植场”。此后,孙斌就天天守在电脑前,学花木种植技术、探市场行情、发销售信息,用键盘敲开了花木市场。如今,“富阳花木培植场”已远近闻名,长沙、广东、上海的客户也纷纷赶来购货。
孙斌告诉笔者:“现在一年下来,可净赚20多万元,销售量的70%以上是靠网络销售!”